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角色心理的社会价值
发布时间:2022-12-25 09:43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尤其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到来,它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完成任务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应当怎样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当前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与社会角色的内在统一性出发,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角色心理的基础上,选取党政领导干部角色、职业女性角色、青少年角色和农民工角色这四类角色群体,针对其在角色实践中面临的最为主要的角色扮演困难与不适,提出应对之策,以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需要的角色承担者,分别担负起“人民公仆”、“半边天”、“接班人”及农业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的转换角色。 我们把角色心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研究中,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角色心理,根据其角色心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这也即是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之体现。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英文摘要
问题的提出
一、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与社会角色的统一性
(一)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二) 社会角色
1 角色的界定
2 角色的社会化
3 角色的类型
(三)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与社会角色的统一性
二、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角色心理及探析价值
(一) 角色心理及形成过程
1 角色心理
2 角色心理的形成
3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角色心理的特点
4 抓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角色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促进角色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 分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角色心理
1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角色分类的意义
2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角色的分类
(三) 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角色心理的社会价值
1 理论研究上的价值体现
2 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
三、 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角色心理,引导角色行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一) 抓住职业角色心理,分析党政干部的角色道德腐败现象,增强其角色道德意识,扮演好“人民公仆”的社会角色
1 党政领导干部的角色道德
2 党政领导干部角色道德腐败的心理成因分析
3 思想政治教育应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角色道德意识,扮演好“人民公仆”的社会角色
(二) 抓住性别角色心理,关注职业女性的思想冲突,增强其家庭、社会双重角色扮演能力
1 职业女性角色心理
2 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的原因及表现
3 思想政治教育应帮助职业女性缓解角色冲突,扮演好“半边天”的社会角色
(三) 抓住年龄角色心理,促进青少年道德角色社会化的正常发展,扮演好“接班人”的社会角色
1 青少年道德角色扮演现状分析
2 青少年的道德角色社会化
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青少年道德角色社会化正常发展
(四) 抓住阶层角色心理,把握农民工的思想现状,提高其由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换中的社会角色适应能力
1 城市农民工角色分析
2 农民工角色的自卑心理
3 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增强农民工的社会角色适应力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26374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英文摘要
问题的提出
一、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与社会角色的统一性
(一)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二) 社会角色
1 角色的界定
2 角色的社会化
3 角色的类型
(三)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与社会角色的统一性
二、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角色心理及探析价值
(一) 角色心理及形成过程
1 角色心理
2 角色心理的形成
3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角色心理的特点
4 抓住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角色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促进角色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 分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角色心理
1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角色分类的意义
2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角色的分类
(三) 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角色心理的社会价值
1 理论研究上的价值体现
2 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
三、 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角色心理,引导角色行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一) 抓住职业角色心理,分析党政干部的角色道德腐败现象,增强其角色道德意识,扮演好“人民公仆”的社会角色
1 党政领导干部的角色道德
2 党政领导干部角色道德腐败的心理成因分析
3 思想政治教育应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角色道德意识,扮演好“人民公仆”的社会角色
(二) 抓住性别角色心理,关注职业女性的思想冲突,增强其家庭、社会双重角色扮演能力
1 职业女性角色心理
2 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的原因及表现
3 思想政治教育应帮助职业女性缓解角色冲突,扮演好“半边天”的社会角色
(三) 抓住年龄角色心理,促进青少年道德角色社会化的正常发展,扮演好“接班人”的社会角色
1 青少年道德角色扮演现状分析
2 青少年的道德角色社会化
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青少年道德角色社会化正常发展
(四) 抓住阶层角色心理,把握农民工的思想现状,提高其由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换中的社会角色适应能力
1 城市农民工角色分析
2 农民工角色的自卑心理
3 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增强农民工的社会角色适应力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26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726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