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论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趋势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10-15 15:13
  公民社会在近二十年来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整个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转型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理论研究开始兴起。同时,公民社会在中国已初现端倪并逐渐形成,就当前中国的公民社会是否存在的问题,学术界一直抱有怀疑与争论。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实际状况的分析,可以得出,传统的政府与社会一体化结构正在经历着政府与社会二元结构的历史性变迁。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公民社会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逐步发育起来的。中国公民社会不同于西方公民社会,有其诸多特点和元素。中国公民社会的产生发展具有政府主导性而非自发性;中国公民社会具有“大而弱”的特点;中国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具有“非对抗性”的特点。 从伦理学视角来解读公民社会,先要从公民社会的主体要素——公民入手。公民社会就是以“公民”作为社会主体的社会。其次,伦理学视域下的公民社会还包括一些公民社会的基本伦理维度,比如民主、自由、平等、诚信和契约等。由此结合中国的道德教育,会发现在传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将道德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在现代道德教育中,人们虽...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 关于公民社会理论的研究
        (二) 关于公民社会中道德教育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部分 公民社会的简述
    一、公民社会的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
        (一) 公民社会的概念演变
        (二) 公民社会的基本理论
        (三) 中国公民社会理论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公民社会趋向
        (一) 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可能性
        (二) 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必然性
        (三) 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现状
        (四) 中国公民社会的特点
    三、公民社会的伦理学意蕴
        (一) 公民社会的主体要素——公民
        (二) 公民社会的基本伦理维度
第二部分 公民社会视域下的中国道德教育简析
    一、国家与社会高度统一中道德教育的历史局限
        (一) 道德教育的政治化
        (二) 道德教育的理想化
        (三) 道德教育的整体化
    二、公民社会初显过程中道德教育的误区
        (一) 道德教育的多元化思想
        (二) 道德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三) 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矫枉过正”
    三、中国公民社会对现代道德教育的期待
        (一) 中国公民社会的基本伦理精神
        (二) 公民社会兴起亟待现代道德教育转型
第三部分 公民社会影响下中国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道德教育理念的转变
        (一) 培养独立人格
        (二) 高扬权利意识
        (三) 培育契约观念
    二、中国公民社会影响下道德教育参照的原则
        (一) 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
        (二) 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三) 多元价值与一元价值的统一
    三、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道德教育路径的寻求
        (一) 家庭:道德教育的摇篮
        (二) 学校:道德教育的关键
        (三) 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影响力量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54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854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3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