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移风易俗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1 13:03
  中国共产党移风易俗的变革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经历了历史长久成长与积淀的文化产物。移风易俗本应是一种文化变迁,是同传统陋俗作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爱国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号召下,与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展示的新气象相承接,陕甘宁边区革除“旧染污俗”的社会风俗变革也以相当规模展开。边区政府深刻认识到匪患、缠足、二流子等不良社会风俗防害了边区的进步和民族的生存,通过开展识字扫盲教育、卫生教育、改造“二流子”、破除陋习、树立婚礼嫁娶新风尚、改革婚姻制度等涵盖社会风气、习俗礼节、生活习惯等各个层面系统全面的移风易俗建设,整肃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使边区群众的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移风易俗建设的探索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通过一系列社会风俗改造措施,改变了边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推动了边区社会的进步发展,为边区人民营造出了和谐幸福的社会生活环境,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开展移风易俗建设的新征程,并在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教训、原则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仍是有启发性意义的...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本文选题具有可行性
        1.1.2 本文选题具有代表性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历史背景
    2.1 政治背景
        2.1.1 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
        2.1.2 《改革社会不良风俗案》的通过
    2.2 经济背景
        2.2.1 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2.2.2 组织农民实行生产劳动互助
    2.3 文化背景
        2.3.1 陕甘宁边区新秧歌运动的兴起
        2.3.2 文艺活动与党的移风易俗政策相结合
    2.4 思想基础
        2.4.1 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整党
        2.4.2 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整民
第3章 抗战之前陕甘宁地区社会传统恶习陋俗的主要表现
    3.1 社会风气问题由来已久
        3.1.1 鸦片流毒问题泛滥成灾
        3.1.2 “二流子”问题不断滋生
    3.2 封建迷信问题根深蒂固
        3.2.1 送鬼
        3.2.2 跳神
        3.2.3 其他
    3.3 传统陋习问题侵害不浅
        3.3.1 妇女缠足的陋习
        3.3.2 妇女炼度的陋习
        3.3.3 农村买媳的陋俗
        3.3.4 旧式传统婚礼陋俗
第4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改造举措
    4.1 破除社会旧陋俗
        4.1.1 禁止吸毒,禁绝鸦片种植吸食
        4.1.2 禁止缠足,妇女得到极大解放
        4.1.3 反对巫神,取缔各种迷信活动
    4.2 建设社会新风气
        4.2.1 改造“二流子”,构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4.2.2 改革婚姻礼俗,培育边区妇女习俗新风尚
        4.2.3 开展扫盲运动,提高边区人民的文化水平
        4.2.4 发展医疗卫生,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5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经验启示
    5.1 党政引领是根本: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政治保证
        5.1.1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5.1.2 整治净化政治风气
    5.2 “少数”带头是关键: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必要环节
        5.2.1 注重典型示例示范
        5.2.2 发挥党员带动作用
    5.3 法规制度是保障: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条件
        5.3.1 完善健全体制机制
        5.3.2 大力加强制度建设
    5.4 利民惠民是目的: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力量源泉
        5.4.1 始终坚持人民导向
        5.4.2 最大满足群众需求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855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855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8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