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重大纪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意蕴及实践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2 05:19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纪念活动,如马克思诞辰纪念活动、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等。这些重大纪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探索如何利用重大纪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为更好地开展重大纪念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借鉴。本文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怎么做?”的思维逻辑,确定了“重大纪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意蕴相关理论阐述——重大纪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意蕴——重大纪念活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作为本文的研究主线。第一部分主要厘清了重大纪念活动的内涵,将重大纪念活动界定为:“党和国家在历史发展实践中为纪念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要节日所开展的具有重要政治内涵和深层教育意义的群众性仪式化行为。”并将重大纪念活动与日常纪念活动作出了严格区分,提出判断重大纪念活动的三重标准;按照纪念对象将重大纪念活动划分重要人物纪念活动、重要事件纪念活动、重要节日纪念活动;提出重大纪念活动因具有:实践性、传导性、群众性等特点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最后基于此,探究出重大纪念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耦合关系:爱国主义教育是重大纪念活动的目标指向、重...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重大纪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意蕴相关理论分析
    一、重大纪念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概念界定
        (一)重大纪念活动
        (二)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大纪念活动判定标准
        (一)重大纪念活动覆盖范围广泛
        (二)重大纪念活动受到高度重视
        (三)重大纪念活动意义影响深远
    三、重大纪念活动类型及特点
        (一)重大纪念活动的类型
        (二)重大纪念活动的特点
    四、重大纪念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耦合关系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重大纪念活动的目标指向
        (二)重大纪念活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契机
第二章 重大纪念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意蕴
    一、重大纪念活动蕴含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一)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国家认知
        (二)有助于涵育浓厚的爱国情感
        (三)有助于培养坚定的爱国信念
        (四)有助于引导理性的爱国行为
    二、重大纪念活动承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一)历史教育
        (二)民族精神教育
        (三)形势政策教育
        (四)传统文化教育
    三、重大纪念活动拓展爱国主义教育载体
        (一)会议载体
        (二)文本载体
        (三)活动载体
    四、重大纪念活动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一)感染教育法
        (二)典型教育法
        (三)自我教育法
    五、重大纪念活动创设爱国主义教育情境
        (一)物质情境
        (二)精神情境
第三章 运用重大纪念活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对策
    一、统筹规划活动方案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一)凸显纪念主题,剖析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二)创新纪念形式,拓展爱国主义教育载体
        (三)打造纪念空间,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二、有序推进活动操演以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实施
        (一)增强主客体互动,彰显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
        (二)促使活动规范化,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执行力
        (三)加强活动宣传,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影响力
    三、跟进落实活动后续以巩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一)完善重大纪念活动的反馈评价机制
        (二)保留与创造更多纪念符号
        (三)与日常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活动



本文编号:3926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3926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2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