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意识形态工作视域下网络新部落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10 02:55
  网络新部落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网络新部落的快速发展对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青年是网络文化发展的主力军,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如何开展网络新部落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从意识形态工作视域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合理借鉴马菲索里的“新部落”后亚文化理论,立足于国内网络平台各种类别新部落的文化实践,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针对网络新部落的意识形态机制、意识形态症候以及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新部落的嵌入与引领等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整体描述网络新部落兴起与发展现象。从现实、社会和技术之维,阐述了网新部落的兴起动因。结合现有部落类型,以文化实践对象为依据,将网络新部落主要分为“趣缘型”、“文创型”和“直播型”三类,并从建构技术、建构载体、建构媒介和建构方式四个维度,分析其建构要素。其次,从意识形态机制视角,结合网络新部落的建构要素,总结了网络新部落的意识形态生产机制、传播机制、认同机制和实践机制;并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和文化层面,揭示了网络新部...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意识形态工作
        1.2.2 网络新部落
        1.2.3 青年亚文化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析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的创新点
2 网络新部落的兴起发展
    2.1 网络新部落的兴起动因
        2.1.1 “原子化”生存样态成为现实基础
        2.1.2 “社会化”群体需求形成内生动力
        2.1.3 “网络化”媒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2.2 网络新部落的建构要素
        2.2.1 网络媒介搭建活动场景
        2.2.2 文化符号打造身份标签
        2.2.3 互动仪式营造群体氛围
        2.2.4 消费行为建立情感联结
    2.3 网络新部落的发展版图
        2.3.1 以品味共享为主的“趣缘型”部落
        2.3.2 以文化输出为主的“文创型”部落
        2.3.3 以场景互动为主的“直播型”部落
3 网络新部落的意识形态机制
    3.1 意识形态生产机制
        3.1.1 “趣缘”导向凝聚生产主体
        3.1.2 场景建构营造生产空间
        3.1.3 组织运行建立生产制度
    3.2 意识形态传播机制
        3.2.1 符号生成创新传播形式
        3.2.2 话语多元丰富传播内容
        3.2.3 技术赋权扩充传播媒介
    3.3 意识形态认同机制
        3.3.1 身体共在实现身份认同
        3.3.2 关注焦点引发情感认同
        3.3.3 参与活动形成价值认同
    3.4 意识形态实践机制
        3.4.1 情绪资本打造粉丝经济
        3.4.2 二次创作促成符号消费
        3.4.3 下单打赏产生金钱消费
4 网络新部落的意识形态症候
    4.1 资本裹挟致使消费主义泛滥
        4.1.1 消费本质虚假性
        4.1.2 消费内容娱乐化
        4.1.3 消费行为狂欢化
    4.2 政治退隐带来利己主义盛行
        4.2.1 漠视公共议题
        4.2.2 消解理论逻辑
        4.2.3 抵抗话语权威
    4.3 信仰迷失导致犬儒主义倾向
        4.3.1 疏离主流文化
        4.3.2 偏离核心价值
        4.3.3 弱化理想信念
5 主流意识形态的嵌入与引领
    5.1 找准主流意识形态嵌入抓手
        5.1.1 多方合力落实组织责任
        5.1.2 嵌入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5.1.3 重建意识形态工作场域
    5.2 探索主流意识形态引领路径
        5.2.1 挖掘培育意见领袖
        5.2.2 坚持以青年为中心
        5.2.3 促成双方良性互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15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4015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0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