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历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2:11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历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 社会公德 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建设 社会公德建设
【摘要】:社会公德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风尚好坏、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推进,近些年来,公民社会公德缺失问题频发,社会公德建设的滞后和不足越来越突出。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必须不断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关于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问题,学术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总结。鉴于此,本文拟以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历程研究为题展开探索,以求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本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总结其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逻辑部分: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和意义、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二章:社会公德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溯源。共分为三节。第一节,社会公德概念界定,包括社会公德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以及社会公德的主要特征。第二节,社会公德建设概念界定,并对社会公德建设包含的基本要素进行阐述。第三节,社会公德建设的理论溯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公德建设的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社会公德建设思想和中国近代思想家的社会公德建设思想。 第三章: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发展进程的回溯。根据社会公德建设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把这60多年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56年,破旧立新——用新的社会公德改造旧道德;第二阶段,1956年-1966年,上下求索——探索社会公德建设的发展道路;第三阶段,1966年-1976年,曲折前进——社会公德建设偏离正常发展道路;第四阶段,1976年-1992年,恢复重建——社会公德建设在恢复中发展;第五阶段,1992年至今,任重道远——探索社会公德建设新的发展道路。 第四章:关于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历史启示。主要有四点:一是社会公德建设必须立足于现阶段的道德国情;二是加大开发和利用传统道德文化的力度;三是努力实现社会公德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四是积极借鉴外国有益的经验与做法。
【关键词】:道德 社会公德 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建设 社会公德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10-11
- 1.1.1 选题缘由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11-14
- 1.2.1 学术界对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演变阶段的研究11-12
- 1.2.2 学术界对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的研究12-14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4-16
- 1.3.1 研究思路14
- 1.3.2 研究方法14-16
- 第2章 社会公德建设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溯源16-26
- 2.1 社会公德概念的界定16-18
- 2.1.1 社会公德的概念16-17
- 2.1.2 社会公德的主要特征17-18
- 2.2 社会公德建设概念的界定18-20
- 2.2.1 社会公德建设的概念18-19
- 2.2.2 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要素19-20
- 2.3 社会公德建设的理论溯源20-25
- 2.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20-22
- 2.3.2 中国传统社会公德建设思想22-23
- 2.3.3 中国近代思想家的社会公德建设思想23-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发展进程的回溯26-54
- 3.1 破旧立新用新的社会公德改造旧道德(1949 年-1956 年)27-29
- 3.1.1 确立了新的社会公德规范体系27
- 3.1.2 严肃整顿党风党纪,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27-29
- 3.1.3 紧密围绕中心工作,改造旧的社会公德29
- 3.2 上下求索探索社会公德建设的发展道路(1956 年-1966 年)29-32
- 3.2.1 初步建构了社会公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30-31
- 3.2.2 形成了以榜样教育为主体的社会公德宣传与教育体系31-32
- 3.3 曲折前进社会公德建设偏离正常发展道路(1966 年-1976 年)32-35
- 3.3.1 社会公德建设遭遇挫折32-34
- 3.3.2 社会公德建设在挫折中前进34-35
- 3.4 恢复重建社会公德建设在恢复中发展(1976 年-1992 年)35-39
- 3.4.1 建构了更加完善的社会公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35-37
- 3.4.2 以党员干部为突破口,推动社会公德建设的恢复与发展37-38
- 3.4.3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38-39
- 3.5 任重道远探索社会公德建设新的发展道路(1992 年至今)39-53
- 3.5.1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公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39-41
- 3.5.2 紧密围绕新形势,积极探索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41-43
- 3.5.3 紧密围绕新形势,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创新社会公德建设43-50
- 3.5.4 社会公德建设新探索中的突出成绩与主要问题50-53
- 3.6 本章小结53-54
- 第4章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启示54-72
- 4.1 社会公德建设必须立足于现阶段的道德国情54-60
- 4.1.1 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方针原则55
- 4.1.2 继续强化党员干部群体的社会公德建设55-56
- 4.1.3 努力实现社会公德建设的当代转型56-60
- 4.1.4 坚持改革精神不断创新社会公德建设60
- 4.2 加大开发和利用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的力度60-62
- 4.3 努力实现社会公德建设的常态化与长效化62-69
- 4.3.1 认清社会公德建设的复杂性与艰巨性63-64
- 4.3.2 有效增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动力64-66
- 4.3.3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66-67
- 4.3.4 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德建设保障体系67-68
- 4.3.5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评估工作68-69
- 4.4 积极借鉴外国有益的经验和做法69
- 4.5 本章小结69-72
- 结论72-74
- 参考文献74-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78-80
- 致谢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东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历程、特点与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2 刘意;论建国以来党领导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历史经验[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年06期
3 王彩玲;;以人为本:道德建设的价值之维[J];哲学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时乐;个体道德能力的消解与反消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6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956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