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思政论文 >

端午节日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契合

发布时间:2017-10-03 00:02

  本文关键词:端午节日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契合


  更多相关文章: 端午节日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政府主导 非政府机构配合


【摘要】:为了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促进家庭的和谐美满,同时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十分有必要实现端午节日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契合。端午节日文化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资源、成为其教育平台与政治教育手段,指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方向。推动端午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要增强民众在端午节日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非政府机构积极配合。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端午节日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政府主导 非政府机构配合
【分类号】:D64;K892.1
【正文快照】: 在经济快速发展,唯科技主义者越来越多的时代,想要抵制物质、金钱欲望就必须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衡量事情的对错。笔者相信,通过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绽放巨大的火花。一、端午节日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忠强;;屈原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美学意蕴[J];求索;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娟;李红琼;;端午节日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契合[J];改革与开放;2017年02期

2 刘渐娥;;屈赋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霁;;屈赋中的“美人”象征[J];求索;2009年11期

2 李建国;;简析屈赋的“美人”形象系列[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继富;角色转换与文化认同——中国节日文化中的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徐峻蔚,孙挥;节日文化的反思与创新[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黄柏权;;节日文化中蕴涵的传统美德[J];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07期

4 肖池平;万晴;;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节日文化[J];沈阳干部学刊;2008年02期

5 ;春节让世界看到华人的价值观[J];教育文化论坛;2012年02期

6 菅丰;陈志勤;;日本节日文化的现代形态——以日本都市的元旦文化改编为题材[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胡新华;;守望民族的节日文化——品读郭文斌的《农历》[J];中国职工教育;2013年03期

8 司忠业;陈荣武;;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泛化”与重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03期

9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主办“节日文化与社区建设研讨会”[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群宣;节日文化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四川社联通讯;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傅晓鸥;;红色节日文化中的“同心”教育功能——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同心”教育方式的思考[A];本溪市各民主党派统战理论研究联合体第十八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冯骥才;;在节日中享受我们的节日文化[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3 郑晓明;;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4 陈华文;;年味:对时代和文化的体验——论年味的弱化及其对策[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5 王成荣;韩凝春;;节日文化与京派老字号发展创新[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6 徐仁瑶;;富饶的贫困[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7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8 ;后记[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若鸿;市领导检查节日文化市场[N];徐州日报;2007年

2 刘未;民俗专家齐聚番禺研讨节日文化[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晓轩;莫让公款月饼冲淡节日文化[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

4 陈圣来;漫谈节日文化与消费[N];今日信息报;2003年

5 本报评论员 付清;为深圳生机勃勃的节日文化喝彩[N];深圳特区报;2005年

6 记者 林萍 通讯员 冶华强 英薇薇;西宁城东区节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N];青海日报;2006年

7 陈建平;樟树:节日文化大餐构建靓丽风景[N];宜春日报;2007年

8 刘瑞鹏 回春;文化“自助餐”让基层作主[N];战士报;2006年

9 李瑞英;调整节假日不要忘记宣传和研究节日文化[N];光明日报;2007年

10 顾土;还剩下多少节日文化[N];文汇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姗姗;论中国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吉林大学;2012年

2 郭丹;改革开放以来节日文化论说[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叶彩虹;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蕊;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当代青少年的影响[D];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

5 舒路萍;中西传统特色节日文化比较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丹霓;华俄后裔节日文化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杨明芳;产业化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开发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8 袁晨;节日文化启动效应对个体决策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丹;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10 苗启林;结合企业识别系统推广传统中秋节文化品牌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961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izhenglunwen/961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