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核心CSSCI社科期刊新闻传播类《中国出版》简介及征稿须知
发布时间:2017-11-07 14:06
刊名: 中国出版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主办: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周期: 半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4166
CN: 11-2807/G2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出版
创刊时间:1978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社科双效期刊
《中国出版》杂志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创刊,原名《出版工作》,内部发行。1987年1月起公开发行。1991年1月,改版并更名为《中国出版》。《中国出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现为半月刊,主要面向各级新闻出版党、政、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全国新闻出版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理论教育工作者。
期刊简介
《中国出版》立足于出版业,以“建构出版理论,活跃学术思想,积累出版文化,探讨改革途径,传播业内信息”为办刊宗旨,在政策阐释、理论探索、业界分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是中国新闻出版业界的主流媒体与行业核心期刊。
《中国出版》为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来源期刊,连续多次被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是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心、《新华文摘》杂志转载出版类文章的首选媒体。在中国人民大学2010~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中国出版》论文转载量连续三年居百余种新闻传播期刊首位。
报道内容
2010年1月,《中国出版》改为半月刊,定位为一本面向新闻出版行业,沟通管、产、学、研的机关刊物,上半月侧重实用,下半月侧重理论。
主要栏目
中国出版论坛,本刊特稿,“新闻出版如何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笔谈,改革探索,行业前沿,理论探索,版权之页,
报刊纵横,学术园地,数字时代,书业实务,媒介文化,经营观察,“走出去”谈,出版史话,司局长访谈(政策解读),本期人物(老总论道),
焦点论坛,海外视窗,品书录,印务观察,调查报告,市场监管。
投稿及录用说明
《中国出版》不设任何形式的投稿平台,唯一投稿方式为版权页刊登邮箱
《中国出版》稿件的刊发需经过四审。在一审阶段,稿件如果可以采用或经过修改可以采用,编辑会通知作者或与作者本人联系(可能是电话、邮件、短信)。此阶段一般为期两个月(审稿期的时间以邮箱收到邮件日期为准)。在两个月内未收到编辑电话或邮件通知稿件,说明您的稿件未被本刊选用,作者可自行处理。
《中国出版》一般不寄发或邮件发送“用稿通知”,作者如有需要,请与具体编辑联系,本刊仅对四审通过的稿件开具“用稿通知”。
来稿注意事项
作者来稿敬请注意以下事项:
1.来稿篇幅一般在3000~6500字之间,附摘要、关键词。
2.文章格式:页面设置为A4、纵向,正文为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一级标题用“一、”,二级标题采用“(一)”,三级标题采用“1.”的形式。
3.通过电子邮件寄来的稿件请在邮件“主题”栏中写清文章题目。纸质来稿请直接寄到本刊编辑部,请勿托人代转或寄给个人,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4.来稿务必附作者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和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电子邮箱、职务、职称和所获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如果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担的科研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5.文章所引注释和参考文献均放在全文末尾处,首选引自公开出版的纸质文本,请用序号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注[1]、[2]……
6.本刊对拟用稿件有权修改,作者如不同意修改,请在来稿中声明。
论文发表范例:
在更高起点实现新闻出版业更高水平发展——写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 本刊评论员;1
高层吹风 4
出版要闻 5
共同开创“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新未来 吴尚之;6-7
成就经典是出版之本 谢清风;8-12
将党性和人民性融于时代的媒介生产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周年的现实思考 吕鹏;13-16
以统筹两个效益为抓手开启主题出版新征程 申永丰;辛露露;17-20
文化领域的“社会效益”概念及其应用 周正兵;21-25
幼儿文学选本出版的观察与思考——以4部幼儿文学经典选本为例 洪妍娜;26-29
文学图书出版亟欲解决的四个问题 王平;29-31
从视觉经验到数据分析——2012~2016年“中国最美的书”获奖图书设计风格流变 赵颖;王婷婷;32-34
融媒环境下学术期刊版权保护之困与突围 朱鸿军;35-38
公共政策传播中传统纸媒理论战线作用研究 许磊;39-42
智能技术时代的广告内容营销传播 张艳;43-46
数字出版内容付费模式成功要素考察 迟强;47-50
基于资源重构的数字出版流程设计与评价 陈敬宇;张阿源;51-54
IP热背景下体育版权价值全产业链开发策略 宋扬;55-58
基于媒介生态学视野的新媒体内容低俗化问题研究 闫伟娜;59-62
治理新媒体内容低俗化的分级制设想 吴小国;63-65
著作有机体:出版物的可视化探索 王秀丽;66-69
中国现代女性形象塑造——评《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女性启蒙》 韩亚楠;70
千里长淮 风光无限——《走读淮河——淮河南北过渡带文化考察》评析 高旭;71
对外传播中的叙事创新 邓年生;李奥;3-7
以海外社交媒体策略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许静;王煦尧;7-11
出版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西行漫记》的出版为例 邓杰;12-16
文化对外传播范式转换方向与路径 刘明洋;王景强;16-20
大众阅读需求变化背景下公共文化资源精准供给分析 盛明科;李代明;21-24
我国婴幼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王卉;张瑞静;25-28
教师教育图书阅读状况调查与出版推广 牛文明;29-32
数字出版营销发展困境及对策 陈松;王羽佳;33-35
新闻学与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研究成果统计分析 白云;36-41
基于移动端的高校教材出版创新:数字化、微课化——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 单丽雯;41-44
中日印社科研究国际影响力比较——基于SSCI期刊编委的统计与分析 毛一国;陈剑光;45-48
对外新闻传播研究 董媛媛;田晨;49-52
当代艺术观念视野下书籍设计实验性解读 高淑君;53-56
编辑视角的馆配会及其发展新动向 王京涛;57-59
我国数字网络音乐版权管理战略研究 杨美萍;60-62
“劝民读报”与国族意识建构——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改造民众读报习惯的阐释 刘一川;蒋健;63-65
论学术共同体对清代家刻产业发展的促进与限制 塔娜;65-68
徽学研究丛书出版的新星——评《徽州民间信仰》 史一丰;69
走进文学评论 走近文化艺术——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评论卷)》 肖尧轩;70
建构互动合作的教师教育共同体——《和谐共生:教师教育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述评 路娟;71
建设书香中国 引领阅读风尚——全民阅读主题征文获奖作品 73
中国出版 74
真实战史的血腥拼图——“滇西抗战三部曲” 75
新书推荐 76
本文编号:8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ijianqikan/nandahexin/83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