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多感官体验在博物馆展览营造中的理论与运用——以浙江台州博物馆“海滨之民”展项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08 14:42

  本文选题:博物馆体验 切入点:多感官 出处:《东南文化》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如今的博物馆功能已并非局限于保存、展示文物,它可以是学习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同时是人们思考和交流的场所。博物馆的参观过程已经不再是观众被动地吸收策展人精心设计的知识架构,而是更加注重涉及感官、知识、美学及社会等方面的多层次体验。"多感知"的观念逐渐影响作为非正式教育场所的博物馆界。被"视觉中心主义"长期占据的现代博物馆开始重新思考多种感官的运用,博物馆开始更多地考虑超越视觉外的触觉、听觉、嗅觉及本体感觉等感官体验的认知与情感属性,并探索与之相对应的应用方式与技术支持。在此背景下,浙江台州博物馆民俗展厅"海滨之民"多感官展项,将多种感官运用至展览中,从而激发观众的直接经验,形成良好的认知与体验。
[Abstract]:Today's museum function is not limited to preservation, display artifacts, it can be a learning center, community activity center,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 place for people to think and communicate. Instead of passively absorbing the carefully designed knowledge structure of the curators, the museum visito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nse organs and knowledge. The multi-level experience of aesthetics and society. The concept of "multi-perception" gradually affects the museum world as a place of non-formal education. The modern museum, which has been occupied by "visual centralism" for a long time, has begun to rethink the use of various senses. The museum has begun to consider the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properties of sensory experiences beyond vision, such as touch, hearing, smell and proprioception, and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 and technical support. The multi-sensory exhibition of "the people of the Seashore" in the Folk Custom Exhibition Hall of Taizhou Museum in Zhejiang Province applies various senses to the exhibition, thus arousing the audience's direct experience and forming a good cognition and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所;
【分类号】:G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建强;当代西方博物馆学理论化倾向及其特征[J];中国博物馆;2000年02期

2 王伟华,杨春辉;因特网与博物馆学研究[J];中国博物馆;2000年03期

3 张慧国;略谈博物馆发展史与博物馆现象[J];文物世界;2000年05期

4 苏东海;博物馆理论研究的再出发[J];中国博物馆;2001年01期

5 甄朔南;什么是新博物馆学[J];中国博物馆;2001年01期

6 梁吉生;21世纪:博物馆学和博物馆学教育的沉思[J];中国博物馆;2001年03期

7 李伊萍;中外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博物馆;2001年04期

8 石晓霆,武玮,陈迪,郭亮;互联网博物馆概况及其对文化的影响[J];中原文物;2002年03期

9 杰·朗德斯(Jay Rounds),韦立立;博物馆学有核心文献吗?[J];中国博物馆;2004年01期

10 甄朔南;中国博物馆学百年发展述略[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甄朔南;;新博物馆学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2 张行;;浅议入世后博物馆与旅游业的关系[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第三章 博物馆学的修养[A];博物馆社会教育[C];2006年

4 王宏钧;;展望21世纪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的发展趋向——修订《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的主要指导思想[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5 严瑞源;;简介当代博物馆管理的理念[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刘晴;;论打开围墙的博物馆[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张晶晶;;论创新思想与中国博物馆学研究[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甄朔南;;世纪之交的博物馆与博物馆学[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安来顺;;“开放型”博物馆国际讨论概述[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10 彭碧莲;;博物馆应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A];赣博论坛——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前瞻论文集(一)[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宏京;博物馆学真奇怪[N];中国文物报;2001年

2 甄朔南;有感于《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中文版的问世[N];中国文物报;2007年

3 杨孝文邋任秋凌;意大利博物馆淡化商业色彩[N];北京日报;2007年

4 曹兵武;博物馆发展的新动向:以北京地区为例[N];中国文物报;2008年

5 熊远帆;全球博物馆界《长沙宣言》正式发表[N];湖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季晓莉;博物馆要适应公共物品的角色[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7 王昕然 李碧涵 蔡高宇;在社会系统模式下拓展博物馆传播途径[N];吉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宋佳p,

本文编号:1584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1584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