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的大数据分析
本文选题:TDA + 生态学 ; 参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采用大数据方式,通过对Web of Science核心平台全球变化研究数据进行文献采集、存储、挖掘和关联分析,探究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趋势、研究力量、学科布局以及领域的重点与热点。该领域在此平台共检索到145 849篇论文,年发文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美国在发文量、总被引频次上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中国科学院以5 815篇发文量在所有研究机构中排第一。全球变化研究主要分布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地学、气象学与大气科学等学科。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效应、碳氮循环、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为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遥感、卫星、模型、GIS等是主要研究手段。
[Abstract]:By means of big data, through the collection, storage, mining and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on the core platform of Web of Scien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search trend and research power in the field of global change. Subject layout and the focus and focus of the field. A total of 145,849 papers were retrieved on this platform.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by the United States is far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countries,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ranks first among all research institutions with 5,815 papers. The study of global change is mainly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logy, geoscience,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Global warming, greenhouse gas effect,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in this field.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model GIS and so on are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 四川省“千人计划”项目 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5TD0026)资助
【分类号】:G353.1;TP31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慈龙骏;全球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J];科技导报;1995年01期
2 齐文同;全球变化历史研究中的生物圈研究[J];科学中国人;1998年12期
3 Rejean Simard;Anne-Marie Botman;Ralph Baker;Josef Cihlar;Doug O'Brian;Terry Fisher;陈常松;;根据空间观测编辑的数字式全球变化百科全书[J];遥感信息;1992年03期
4 柴育成,田兴有,马福臣;居世界前列的我国“过去全球变化”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1998年02期
5 刘东生,郭正堂;古全球变化研究的历史与展望[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9年01期
6 林海;全球变化的新挑战[J];中国科学基金;2001年05期
7 陈俊勇;全球变化与对地观测系统[J];科学中国人;1995年01期
8 赵纪东;安培浚;张志强;;全球变化空间观测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年05期
9 郭敬;美国环境基础科学研究的重点:全球变化问题[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7年02期
10 徐瑞松;马跃良;张琦娟;;世界遥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第17届摄影工程与遥感国际学术大会述评[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文杰;符淙斌;温刚;叶笃正;;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和适应[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邹其嘉;;全球变化和地球物理环境[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李文华;;全球变化与全球化对山地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摘要)[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4 任振球;;融合中西两种科学思想全面应对全球变化后果[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王爱军;;海岸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及其在应对全球变化中的作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申丹娜;;全球变化研究计划数据共享政策的启示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任美锷;;全球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战略[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周广胜;施丹平;李从先;白莉萍;许振柱;石瑞香;王玉辉;周莉;;全球变化对我国主要生态系统的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蒋丽;马略耕;侯文娟;郭继勋;;松嫩草地碳、水通量对全球变化的响应[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姚冠荣;高全洲;;河流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游雪晴;我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尚未形成国家战略体系[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付洪军;宣讲全球变化应对之策[N];珠海特区报;2009年
3 记者 刘蔚如;我校成立全球变化研究院[N];新清华;2010年
4 记者 游雪晴;我国全球变化研究亟需加强[N];科技日报;2008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王硕;全球变化研究:中国声音指日可待[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记者 高博;全球变化研究中心首批项目启动[N];科技日报;2013年
7 记者 李大庆;我“对地观测大数据应对全球变化”获联合国奖项[N];科技日报;2014年
8 潘俊杰;适应和减缓全球变化的危害[N];中国气象报;2006年
9 记者 罗晖 游雪晴;我国全球变化研究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N];科技日报;2007年
10 滕艳邋夏鹏;要从地质尺度研究全球变化[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凤臻;全球变化下松辽平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小晖;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闫军辉;全球变化区域适应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晓冬;全球变化下秦岭东西部响应程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道卫;面向全球变化的月基对地观测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谨菲;商洛市全球变化适应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76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07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