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到虚拟读者开发

发布时间:2018-07-02 23:37

  本文选题:公共图书馆 + 信用服务 ; 参考:《图书与情报》2017年05期


【摘要】:2017年9月2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主办、杭州图书馆承办的"2017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论坛"在杭州图书馆召开,来自全国40余家省、市、区(县)级的图书馆馆长和从业人员以及多位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出席,共同围绕杭州图书馆与蚂蚁金服合作推出的图书馆信用服务实践,交流探索了公共图书馆如何运用"信用"更好地开展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参与信用社会构建等主题,勾勒描绘了"信用+图书馆"这一发展愿景。基于"2017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论坛"召开的事业发展契机和其蕴含的学术研究价值,本刊特邀参加了该论坛的李国新、范并思、吴建中、褚树青、徐建华、高凡等专家学者,就公共图书馆开展信用服务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的创新价值、构建的新型读者关系等主题展开了笔谈。力图通过专家的观察、思考和观点,为读者呈现出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的内涵、价值和发展前景。
[Abstract]:On September 2, 2017, the academic Research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Library Society and the "2017 Public Library Credit Service Forum", hosted by Hangzhou Library, were held in Hangzhou Library from more than 4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The district (county) level librarians and practitioners, as well as a number of library experts and scholars, and representatives of enterprises attended, which revolved around the library credit service practice jointly launched by Hangzhou Library and Ant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public libraries can better use "credit" to carry out information services, realize resource sharing,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outline the development vision of "credit library". Based on the opportunity and academic research value of the "2017 Public Library Credit Service Forum", the Journal invited experts and scholars such as Li Guoxin, Fan Wu-si, Wu Jianzhong, Chu Shuqing, Xu Jianhua, Gao Fan, et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y credit service and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he innovative value of public library credit service, and the new reader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tries to show readers the connotation, valu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credit service of public library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thinking and viewpoint of expert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
【分类号】:G252;G25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玲,向文强;县域经济与公共图书馆的互动关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0年05期

2 沙广萍;21世纪的公共图书馆应适应学习的变革[J];图书馆建设;2000年02期

3 王宗义;社会需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立足点——“冷静面对新世纪”丛谈之一[J];图书馆;2000年01期

4 马恒通;公共图书馆能这样改造吗——《试论公共图书馆的改造》质疑[J];图书情报工作;2000年07期

5 宋学清;河南省第十二届市(地)公共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纪要[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0年01期

6 高平;公共图书馆存在的误区及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0年03期

7 李鹏;试论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的传承和发展[J];理论观察;2000年02期

8 刘洁,刘艳秋;面向新世纪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思路与对策[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0年03期

9 伍新生;公共图书馆在21世纪的价值回归[J];图书馆学刊;2000年04期

10 郭旭东;公共图书馆多元发展论[J];图书馆学研究;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艺洪;许朝晖;;略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财政危机及其应对措施[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诗南;;试论加强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性讲座服务[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晓玲;;浅议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活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迪;;浅谈公共图书馆与免费服务[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孙祝丽;;公共图书馆报刊开发利用的思考[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卢文英;;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思考[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牛玉萍;;公共图书馆如何做好免费开放工作[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苏秀芳;;论免费开放趋势下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可持续发展[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晓梅;;公共图书馆配合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对策[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青云;;公共图书馆如何顺应新经济的特点而发展[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美国休斯敦总领馆文化组 汪俊;周到方便的美国公共图书馆[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陈高峰 闫宏伟;公共图书馆:为自己重新定位[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公共图书馆,老树正待新发枝[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任一鸣;美公共图书馆多种手段促公众阅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首都图书馆馆长 倪晓建;公共图书馆应成为市民“文化充电器”[N];北京日报;2007年

6 新疆尉犁县图书馆 龚毓莺;关于做好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7 记者 方文国;新建或改扩建公共图书馆将有章可循[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吴江;公共图书馆角色缺位亟待改变[N];中国信息报;2008年

9 记者 马璇;我市各级公共图书馆达600家[N];深圳特区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悠扬;首家“公共图书馆研究院”在深成立[N];深圳商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斌;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公共图书馆经济价值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清远;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公共图书馆治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刘燕;论公共图书馆的理念基础[D];河北大学;2011年

4 苏海燕;我国信息化进程中公共图书馆的历史职能[D];河北大学;2006年

5 宁梓煜;公共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博涵;我国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杨雁霞;我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制度保障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8 秦静;公共图书馆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评价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9 童万菊;中美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10 李佳;中美公共图书馆治理主体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91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091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a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