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阮元经学述论

发布时间:2020-04-06 02:32
【摘要】:在清代历史上,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群体,该群体的成员既是朝廷政要,又是著名学者;他们不仅政绩卓著,而且学术成就巨大。阮元就是这一群体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一员,他身历乾、嘉、道三朝,一生任职高官,至位通显,年又老寿,却始终不废学术,不仅个人在学术上作出很大的成绩,而且为官一地即昌一方之学术,如在浙江巡抚任上有诂经精舍之设,居两广总督期间有学海堂之立,主持学术风会数十年,在学界被奉为“山斗”。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阮元的高官身份,人们多关注其政绩,而其学术成就往往为“名位所掩”。因此,对阮元学术成就及思想作进一步研究,以彰显“学者阮元”的形象,当是有重要学术意义的。此外,在清代,像阮元这样一身二任的人物,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份,使得他们在学术趣向、治学宗旨、治学方法上与一般的学术研究者有别,故而对阮元学术作个案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群体的进一步考察。 阮元的学术成就巨大,其研究领域相当宽广,举凡经、史、文、天算、金石、书画等,均有涉猎。他不仅主持编纂、汇刻了大量书籍,而且亲自校勘、撰述了大量著作。在其通博的学术中,经学又是重心。阮元十分推崇经学,他认为“古书之最重者莫逾于经”、“圣贤之道存于经”,“士人读书必从经学始”。因此,只有通过对阮元经学的考察,才能把握阮元学术的精髓。 阮元的经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经学文献的整理,一是经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阮元的经学文献整理成就尤以汇刻《皇清经解》、校勘《十三经注疏》、编纂《经籍|Q诂》最为巨大。在这三部文献的编刻中,阮元凭借其官员兼学者的特殊身份,出力尤多。《皇清经解》汇聚了清中前期主要释经、解经著作,具有清中前期经学史的学术意义;《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不仅是阮元在校勘领域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清代经学文献校勘成就的重要代表;《经籍纂诂》则是阮元训诂思想及观念的实践之作。因此,对这三部文献进行专门的探讨,对于把握阮元在经学文献整理方面的成就,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阮元的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一些经籍名物、典制的考述以及经学诸观念、范畴的阐释上。《考工记车制图解》、《明堂论》、《明堂图说》、《封泰山论》、《孝经郊祀宗祀说》等文章,反映出阮元精审赅洽的训诂考据功夫;《论语论仁论》、《孟子论仁论》、《论语解》等,反映出阮元努力重建新的“仁学观”的学术旨趣;《性命古训》、《复性辨》、《塔性说》等,反映出阮元致力于新的“性命观”的阐释;《论语一贯说》、《大学格物说》、《孝经解》等,则反映出阮元对“圣贤之道,无非实践”观念的倡导。故而,像这些单篇的学术文章,比较集中地反映出阮元的经学思想与观念,是研究阮元经学的重要文献。 从阮元的学术生平看,他的经学研究特点及经学思想的形成,渊源有自,既承顾炎武、毛奇龄、戴震之绪脉,又得焦循、凌廷堪之助益,同时还有广阔的社会政治、地域文化、个体身份等背景。入官以前,他的经学研究具有明显的考据特点;入官以后,他的经学研究又表现出考据与义理并重、汉学与宋学兼采、学术与经世结合的特征。由于受到扬州地域文化尊经重史、经世致用、开拓创新的通博学风的影响,阮元的经学研究又体现出博大宏通的气象。换言之,在治学上,阮元既强调训诂考据的文献功夫,又致力于圣贤义理的辨析探索;既坚守学术的求实、求是精神,又着意将学术与世用紧密结合。他所倡导的这些学术观念,不仅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阮元作为一个“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他在学术研究中始终思考着学术如何致于世用的问题。尤其是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嘉道之世,阮元极力强调学术的“实践”、“实行”、“实用”功能,有其良苦的用心。以学术为经世之务,又进一步强化了他承担社会、历史责任与使命的自觉意识,故而在阮元身上,蕴藏了较同时代大多数士人更为沉重、切实的忧时济世情怀。 因此,阮元作为一位高官兼学者,不仅担当起了总结清中前期经学成就的重任,又身体力行、着意倡导,致力于学术与经世的探讨,影响了清中后期学风的变化,嘉道时期汉宋兼采学风的出现、今文经学的兴起、重礼思想的产生,既是当时时势使然,也与阮元的倡导有重要关系。可以说,阮元在清代学术史上具有桥梁式的地位与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256;B24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协理;略论阮元的“实事求是”之学[J];江淮论坛;1987年05期

2 刘宝玲;略论阮元在文献学上的成就[J];图书情报工作;2001年10期

3 於梅舫;;科考与经解——诂经精舍、学海堂的设置与运思[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陈祖武;;《皇清经解》与古籍整理[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06期

5 董恩林;;清经解类型及价值分析——以《皇清经解》正续编为例[J];人文杂志;2011年03期

6 陈东辉;《皇清经解》辑劾始末暨得失评骘[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05期

7 郭康松;胡涛;;文献与思想并重 微观与宏观结合——评林久贵《阮元经学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8 张文建;;《经籍|Q诂》[J];历史教学问题;1983年03期

9 王瑾;;《皇清经解》札记[J];晋图学刊;1993年01期

10 涂玉书;古书里的黄纸能防虫[J];湖南档案;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东辉;;阮元与朝鲜学人交往考略[A];中国江南与韩国文化交流(韩国研究丛书之三十八)[C];2005年

2 徐醒生;;两汉政论文的经学化[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胡文生;;浅析经学在前近代的变动[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台湾第二届中国经学学术研讨会定于今年十二月举行[A];诗经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1年

5 夏传才;;当代诗经研究转型和海峡两岸诗经学的交流合作——在海峡两岸国学论坛第三届国学高端研讨会的报告[A];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三辑)[C];2013年

6 陈其泰;;春秋公羊学说独具的经学品格[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程禹文;;从诂经精舍和学海堂看阮元的办学特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常清;乔东义;;论孔颖达经学美学的历史意义与影响[A];作为理论资源的中国文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二辑)[C];2016年

9 毕苑;;经学教育的淡出与近代知识体系的转移——以修身和国语教科书为中心的分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10 黄震云;马宗昌;;经学与中国政治文明[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其泰;阮元与清代广东学术[N];光明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孔茜;公道镇现阮元“济困房”遗迹[N];扬州日报;2012年

3 扬州市级机关工委 阮锡安;阮元研究的现状及思考[N];扬州日报;2011年

4 彭竹兵;阮元声生平略考[N];云南政协报;2017年

5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陈居渊;凌廷堪的复归古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6 曹永森;一代文宗是阮元[N];扬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孔生;阮元家庙再现昔日盛景[N];扬州日报;2010年

8 潮白;炀帝墓,还该听听阮元怎么说[N];南方日报;2013年

9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魏建武;“礼理之辨”中的“是非”悖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10 赵昌智 张孔生;阮元为何要建“隋文选楼”?[N];扬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久贵;阮元经学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苏红燕;东汉经学传授与特点述论[D];山东大学;2013年

3 汪荣;经学刑德观与汉代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梁丹丹;北宋经学诠释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刘再华;晚清时期的文学与经学[D];复旦大学;2003年

6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杨青芝;魏晋学风之变与诗经学走向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尚小明;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D];北京大学;1997年

9 徐定懿;汉代《诗经》经学诠释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李云安;朱子诗经学的民间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连聪;阮元与学海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牛宣岩;阮元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飞飞;《北堂书钞》引经考[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唐奥林;唐代经学阅读及其教育功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5 姚文昌;阮元“笔谈”二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李珊;汉末三国的经学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逯万军;略论东汉前期的经学[D];郑州大学;2002年

8 刘万云;经学与汉代的制度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蒙祖富;论韩愈经学成就与诗歌创作之关系[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10 冯晓云;论西汉前期儒学经学化及其政治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5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615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f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