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09:16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方式、学习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使得图书馆的信息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另一方面,高校教育改革又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和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迫使我们要对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和地位做出重新的定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推动我国高校的发展。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做出了很多的革新,其中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诞生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创举。从信息共享空间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它在国外及国内的成功实践,证明信息共享空间是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提供的无缝的一站式创新服务模式,弥补了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分散被动服务的缺点,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全面更为专业更为准确的信息服务,提升了读者的信息素养,而且大大节省了读者的宝贵时间,吸引了更多的读者来到图书馆协作学习、研究和交流。 本文第一部分是引言,论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创新点、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现状,以及笔者为什么选择这一论文题目,构思和采用的研究方法(如科学思维方法、文献研究法、网站调查法、观察法、定性研究法和定量研究法)进行了比较细致的阐述。 第二部分,在介绍信息共享空间多种前人的研究概括的基础上,概括了一个公认的基本概念。接着介绍了一个信息共享空间特征研究的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即无所不在性、适应性、伸缩性、群体性。之后分析了信息共享空间相对于图书馆传统服务的优势所在,以及一个完整的信息共享空间所应具备的元素。 第三部分,从理念、管理模式、服务方式、教育科研职能、空间布局、技术手段、人员配置、发展方向八个方面论述了信息共享空间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深刻影响。 第四部分,从资源整合不充分、部门合作不注意融合、人员不能适应IC运行、IC构建前的调研工作不充分、IC构建不重视信息反馈和IC构建未形成动态发展服务体系六个方面论述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它分为三大块,第一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的前期准备,包括思考借鉴国内外成熟理论和实践模式,组建IC构建小组,对构建高校图书馆IC的内外环境的调研,和IC构建资金的筹集。第二部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的具体实施,文中采用了上海大学图书馆任树怀的理论模型,分三步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即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之后论述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协调运行所必须构建的运行机制。第三部分,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几种评价模型,重点介绍LibQUAL+TM评价模型,因为它已在国内外的图书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适用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质量评价。 第六部分,介绍了我国一个成功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即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新的主馆。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概况,馆内的空间布局,软硬件配置,以及它的创新服务模式IC~2服务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253
本文编号:2775339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25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付清香;;资源整合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组织管理模式变革[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年03期
2 薛晶晶;;基于SWOT框架的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2年11期
本文编号:2775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77533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