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时代性视觉符号在北京排水博物馆的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65
【图文】:
3.1 调查研究通过有效准确地信息传递让观众对二十世纪的视觉符号有一个深刻的印象,造型及颜色相似的的视觉符号元素能有机的将整个博物馆展厅串联起来,让整个展览路线具备连续性,延展性,使参观者带着轻松愉悦的情绪感受北京排水博物馆。3.1.1 项目背景水是城市的血液,纵横交错的管道正如命脉般影响着整个城市,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核心,承载着两千多万人的生产生活排水重任。为了让广大市民了解城市排水工程及社会巨大变革,唤起大众内心对环保的意识,北京市排水集团拟建排水博物展馆经过和集团展馆筹备组多次沟通,形成了展馆工程和室内布展初步意见(图 3.1)。
北京排水博物馆立足于北京市丰台区四环中路公益西桥南侧,占土地面积大概 3300平方米。北京排水展馆的建立能更好地反应出治理水污染、恢复水生态是历史赋予当代排水人的职责和使命。3.2 总体规划展馆内,我们拟将整体空间分为展馆区、公共区和办公区,其中展馆区分为主展区和多功能展区,主展区的展示内容分为序厅——走进北京排水、第一展厅——京城水印、第二展厅——排水足迹(楼上)治水宏图(楼下)、第三展厅——创新北排、尾厅——走向生态排水五个部分(图 3.2)。充分考虑展览路线,利用合理的空间布局,以自然流畅的顺时针观展路线将上下两层展厅贯穿一体,让参观者的参观路线合乎情理,避免走重复的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省脚力,不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图 3.3)。
12图 3.3 北京排水博物馆路线分布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3.3 设计形式在总体设计中,我们发掘水文化的历史内涵,提取与排水元素有关的视觉符号进再设计,构建出流畅、律动的特属空间。同时根据展陈内容设置情节重点,利用科普互动一体的展示手段,调动观者情绪,衬托展示气氛。环保材料和智能灯光体现展馆碳环保的设计形式。3.3.1 设计灵感将排水的概念进行深入理解,一、二层连为整体,使建筑外形轮廓大气流畅。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婷婷;;论视觉符号在企业视觉形象传播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06期
2 丁晓亚;;从无序走向有序——谈视觉符号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9年15期
3 严婧;;展示设计中视觉符号的应用解析[J];大众文艺;2017年23期
4 于佳;;浅析城市形象视觉符号设计中美学规律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5 姜凌;;浅析女性视觉符号在现代艺术中的特征与运用[J];大众文艺;2017年02期
6 任雅芳;;春节文化视觉符号设计探析[J];美与时代(上);2017年05期
7 王坤茜;;云南少数民族女性视觉符号[J];名作欣赏;2016年02期
8 尹莉莲;;中美性别视觉符号的跨文化解读及传播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20期
9 花晶;;中小城市视觉符号对提升城市形象的影响[J];鄂州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10 薛翔;;因艺术而高贵[J];收藏与投资;2017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艾翔;;换个符号,美在人间天堂——浅析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符号[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周华斌;;原生态戏剧与视觉符号[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李岚;;博物馆成为城市视觉符号的现实意义[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周韧;;产品识别系统的视觉符号化构建途径研究[A];工业设计研究(第四辑)[C];2016年
5 董宇;石晶;;2022年北京冬奥会视觉符号系统的整合研究[A];2018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8年
6 杨恺琴;;信息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何倩;何依;;基于城市记忆的宁波古城视觉符号系统构建[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C];2016年
8 曹世峰;;招贴设计中视觉符号多样性的解析及运用方式拓展[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9 燕杰;;基于湘楚地域性艺术文化特征的视觉符号研究[A];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越;凸显城市形象,从视觉符号说开去[N];解放日报;2018年
2 金懿诺;一个用视觉符号写诗的人[N];中国艺术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杨阳;给“视觉符号”定规矩[N];中国质量报;2011年
4 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 艺术学博士 付李琢;史料素材成了空洞的视觉符号[N];文汇报;2018年
5 刘勇;让盐都永远有“盐味”的视觉符号[N];自贡日报;2016年
6 常震波;如花的图像[N];中华新闻报;2004年
7 藏策;照片真能记录真实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8 刘津 张金玺;生活中的手机短信[N];学习时报;2005年
9 李洁非;读图时代与“文化救亡”[N];文学报;2006年
10 张亚萌;系列创作不应是重复制造[N];中国艺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伟;基督宗教传播的视觉媒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2 董入雷;服装符号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D];外交学院;2017年
3 朱永海;基于知识分类的视觉表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瑶;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的视觉符号解析[D];河北大学;2019年
2 辛如镜;基于文本和视觉符号表达机制的品牌传播效用研究:杜蕾斯微博账号的语义学分析[D];浙江传媒学院;2019年
3 陈璐;二十世纪时代性视觉符号在北京排水博物馆的应用[D];中北大学;2019年
4 李佳芮;视觉符号在情绪表达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5 郑轶晗;中国当代绘画中视觉符号的探究及运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9年
6 吕家洁;基于移情方法的视觉符号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7 秦杨;二维动画短片《The Double Psychological》中的视觉符号探究[D];河南大学;2018年
8 黄媛媛;观念摄影作品中的视觉符号研究[D];延边大学;2018年
9 陈斌;浅论视觉符号的产生[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郭紫胭;逗丑——视觉符号的文化价值与分析[D];大连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77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777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