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12:02
【摘要】:大数据环境下,科研数据数量不断增加,一方面为科研用户提供了研究基础和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信息过载”这一严重问题,为解决知识获取、交流等问题,用户对虚拟学术社区的依赖逐步加强。首先,虚拟学术社区中知识密度高、知识交流频繁,这一情况下用户更容易获得所需内容;其次,虚拟学术社区具备相对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用户可以对感兴趣主题进行定题跟踪;最后,用户在虚拟学术社区中演化出特有的社会关系,社会网络中的活跃用户更容易获得知识,更容易增强对社区的依赖。因此,虚拟学术社区成为科研用户进行知识交流、获取等知识行为的重要平台之一,用户在社区中生成知识内容的同时,也留下了各种形式的行为记录,二者逐渐成为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基于这一现实情况,近年来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行为研究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的研究重点。虚拟学术社区在经历了不断的发展演化后类型繁杂,服务体系与水平参差不齐,社区中用户网络关系复杂、用户目的各不相同,知识内容与行为记录数量庞大,对于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行为的研究沿袭传统的知识研究范式,一方面未能较好考虑大数据环境下社区表现出的集体智慧特征,研究结果与内容有失宽泛;一方面对于细节的把握与研究过于深入,结论的可推广性不强。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在充分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类型虚拟学术社区的知识交流模式与机理机制进行分析,统筹宏观与微观特征的基础上对影响用户知识交流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定性与定量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提炼,在深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社区优化方案,本文重点工作包括如下。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行为机理分析。机理与机制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是全文研究基础,本文首先对用户在社区中的各种行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重点研究了用户行为的类型、动机与过程。从用户行为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切入,研究用户知识行为的内涵与意义,确认各种行为在时间维度和逻辑维度两方面的关联,同时分析社区中用户网络拓扑结构,归纳一般情况下的行为影响因素,深刻理解大数据环境下虚拟学术社区用户行的为与客观物理环境中用户的行为差异与共性,为全文研究奠定基础。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模式分析。在经历了传统的线下模式、以BBS、门户网站为代表的Web1.0时代内容为主的社区后,大数据环境下的虚拟学术社区类型复杂、用户构成复杂且需求各异,因此本文对虚拟学术社区进行类型区分,在分析了大环境下用户知识交流模式的基础上,在具体层面对知识问答社区、学术微博、学术微信公众号、移动APP四种目前较为流行的虚拟学术社区进行交流模式分析,结合整体特征与细节特征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的用户知识交流模式进行研究,对其概念、类型、内涵与意义进行研究,为后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提供逻辑支撑,确保本文研究结果的针对性和泛化能力。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对社区中知识交流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构建服务体系的基础,根据对用户交流模式以及各种类型社区的特征与内涵进行分析的前期工作,以及相关研究的重点内容与侧重,提出影响因素假设,包括: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平台质量、知识质量、平台系统质量、知识交流技术、知识交流网络7个方面,结合问卷调查法与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行验证,实验过程中对每一个假设以全面合理的问题进行多方面衡量,在信度和效度通过的基础上进行路径分析,证明了社会因素、平台质量、知识质量、知识交流技术、知识交流网络对社区中用户知识交流效果有明显影响,为知识交流效果具体评价提供依据。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效果评价。具体分析影响因素的内涵,将影响因素设为影响用户行为与满意程度的一级指标,通过对指标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每个一级指标下设置可以诠释其内涵的二级指标,结合专家经验,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所有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判断,明确对用户影响较大的因素,同时梳理出对用户较为重要但发挥作用方式较为特殊的其他类型因素。本文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方法,将影响用户的因素深入、细致分析,确保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优化策略具有可推广性。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效果优化策略设计。将对用户影响最为直接深刻的因素,作用方式特殊、影响效果不明显的次重要因素统筹考量,深入分析其关联关系,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用户—平台—网络”三元组的优化策略。从用户角度提出充分利用用户生成内容,提高知识内容含量,针对用户认知进行服务设计;从平台角度提出融合跨平台知识内容、延长知识内容生命周期等策略,并优化社区氛围;从社会网络角度提出对意见领袖等核心用户进行重点激励,引导社区用户网络良性自组织方案,整体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本文研究针对科研服务领域重大问题,面向虚拟学术社区特征与用户特征,充分考虑用户行为、平台环境、知识内容关联的基础上,针对现实问题,利用文献调查法、日志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结构方程建模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方法论,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用户知识交流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解决方法,推动相关领域理论的丰富,也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52
【图文】:

学术,社区研究,社区


图 1.1 国内虚拟学术社区研究热点分布图虚拟学术社区类型丰富多样,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虚拟学术社区有用于发布术观点与科学信息的学术博客;通过社区成员“发帖-跟帖”的方式进行知识享的学术 BBS,如“小木虫论坛”,“丁香园”BBS;能够给社区用户提供一

行为研究,用户信息,豆瓣,信息搜寻


图 1.2 国内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热点分布图婷[3](2013)以豆瓣网为对象,探究了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发现搜寻其浏览、检索或收藏行为上表现出显著的迥异。张鹏翼[4](2013)经调

分布图,知识交流,研究热点,分布图


图 1.3 国内知识交流研究热点分布图,马凤,邱均平[1]首次诠释了链接分析法和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接分析在知识交流研究中的应用。随后,周春雷[2](2012)等详容分析法(LCA),并且利用 LCA 方法以及学术博客“被好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文军;;虚拟社区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15年11期

2 刘佩;林如鹏;;网络问答社区“知乎”的知识分享与传播行为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5年06期

3 毕强;王福;贯君;;提升虚拟社区信息运动效率的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年20期

4 李白杨;杨瑞仙;;基于Web2.0环境的知识交流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年17期

5 张雨婷;胡昌平;;数字图书馆社区知识交流与交互服务用户满意评价[J];图书馆论坛;2014年12期

6 甘春梅;王伟军;;在线科研社区中知识交流与共享:MOA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4年02期

7 李泓波;张健沛;杨静;白劲波;初妍;;基于拓扑势的重叠社区及社区间结构洞识别——兼论结构洞理论视角下网络的脆弱性[J];电子学报;2014年01期

8 杨瑞仙;;Web2.0环境下知识交流的要素及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探索;2014年01期

9 刘晓娟;王昊贤;肖雪;董鑫鑫;;基于微博特征的政务微博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杂志;2013年12期

10 张鹏翼;;在线社交网络中信息寻求行为的实证研究:以微博为例[J];情报杂志;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行军;微博用户及其信息传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徐美凤;基于CAS的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3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793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2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