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数字化导读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0:00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数字化导读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文古籍文本,一般是指辛亥革命以前、采用传统载体形式和古代汉语书写的文本。古代经典文本基本属于古籍文本的范畴,其特征是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性。古籍中的经典文本记载了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因此,阅读古代经典文本是学习民族传统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对当代中国人来说,阅读古代经典存在着语言障碍和缺少古代常识的双重障碍。因此,古代经典文本导读对于非研究类型的普通读者而言是必要的。然而,当前以图书馆为主体的古籍导读并不活跃,甚至可以说处于停滞状态。此外,由数据库商开发的古籍数据库,面向的对象也主要是文史领域的研究人员,而非一般大众,其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保存和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即以古代经典文本导读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古代经典文本导读的方法。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导读研究和古籍数字化研究两个方面。在图书馆导读研究上,一是图书馆导读工作已经从单一依赖传统导读方式方法,转变为借鉴传统导读方法开展网络导读。二是读者阅读的调查角度更加灵活,加入了更多动态条件,在读者分层和阅读心理及行为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在古籍数字化研究上,国内外研究均主要集中于实践方面,设立了众多研究项目,并开发出数量可观的古籍数据库,并呈现出国际化合作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导读理论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对于文本内容的研究逐渐深入。本研究以图书馆的视角和立场来审视其导读工作,首先调查和分析读者阅读古籍的需求及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数字目录学在导读方向的理论为支撑,借鉴目录学中的辑录和索引等方法,选择《论语》作为导读示例文本,尝试从人物、名物制度、成语典故等三个维度,对《论语》进行解构,并以原文为中心进行再组织,设计出导读方案。最后,运用HTML、SQL等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开发出古代经典文本的数字化导读系统。一方面,本研究将古籍数字化研究从整理、保存延伸到导读,充实了古籍数字化的研究内容,提出古籍数字化应当包括古籍的数字化保存、加工、检索、校注以及导读等多个环节。另一方面,将导读层次从书目层面进一步推动到内容层面,探究文本内容间的联系,并利用HTML超文本技术和SQL数据库技术等数字化和网络技术,构建古代经典文本的数字化导读系统——“子日数字古籍导读系统”,该系统作为一项实证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古籍数字化导读研究提供参考。目前有关古籍数字化导读的研究尚少,本文所开展的研究仅为初步的尝试性探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有待后续研究的深入和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古代经典文本 古籍数字化 古籍导读 数字目录学 导读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55.1;G250.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4
  • 1.1 研究背景及概念界定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概念界定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3-20
  • 1.2.1 国内相关研究13-17
  • 1.2.2 国外相关研究17-20
  • 1.2.3 述评20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20-21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1-22
  • 1.4.1 研究思路21
  • 1.4.2 研究方法21-22
  • 1.5 论文结构22-24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24-30
  • 2.1 理论基础24-26
  • 2.1.1 目录学与导读的关系24
  • 2.1.2 数字目录学的提出及其发展24-25
  • 2.1.3 数字目录学的导读研究方向25-26
  • 2.2 相关技术26-30
  • 2.2.1 数字化导读技术26-28
  • 2.2.2 计算机网络技术28-30
  • 第三章 读者阅读古籍经典的需求及行为调查30-39
  • 3.1 阅读需求及阅读行为调查30-32
  • 3.1.1 调查对象的选择30
  • 3.1.2 调查问卷的目的与途径30
  •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30-31
  • 3.1.4 调查问卷的统计与调查对象分析31-32
  • 3.2 阅读需求及阅读行为分析32-38
  • 3.2.1 需求分析32-35
  • 3.2.2 行为分析35-38
  • 3.3 小结38-39
  • 第四章 读者视角下的古代经典文本导读方案39-51
  • 4.1 导读文本的选择39-42
  • 4.1.1 《论语》版本及源流39-40
  • 4.1.2 《论语》主要阐释版本40-42
  • 4.2 《论语》导读方案设计42-44
  • 4.2.1 导读方案概述42-43
  • 4.2.2 辑录方法43-44
  • 4.3 《论语》中的人物44-45
  • 4.3.1 孔子44
  • 4.3.2 其他人物44-45
  • 4.3.3 人物导读45
  • 4.4 《论语》中的名物制度45-50
  • 4.4.1 国家46
  • 4.4.2 官职46-48
  • 4.4.3 器物48-49
  • 4.4.4 其他49-50
  • 4.5 《论语》中的成语典故50-51
  • 第五章 古代经典文本数字化导读系统构建51-62
  • 5.1 导读系统设计51-52
  • 5.1.1 系统结构51
  • 5.1.2 系统环境及语言51-52
  • 5.2 原文阅读模块52-55
  • 5.2.1 数据库设计52-53
  • 5.2.2 界面设计53-55
  • 5.3 导读模块55-60
  • 5.3.1 人物导读模块55-57
  • 5.3.2 名物制度导读模块57-58
  • 5.3.3 成语典故导读模块58-60
  • 5.4 扩展阅读模块60
  • 5.5 评论模块60-62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62-64
  • 6.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62-63
  • 6.1.1 主要结论62
  • 6.1.2 研究的创新点62-63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8
  • 附录68-71
  • 作者简介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超;;论经典文本网络游戏的文化呈现[J];新闻爱好者;2009年20期

2 潘辛毅;;直接面对经典——杨义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J];新闻爱好者;2010年04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蛮子;“肢解”经典是文化虚弱表现[N];中国改革报;2011年

2 朱华贤;解读经典必须“三尊重”[N];中国教师报;2007年

3 李上岳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实验小学教师;语文教学与红色精神如何和谐共生[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天津市复兴中学 吴奇;揭开经典作品的潜在之美[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张学昕;准备经典[N];人民日报;2000年

6 余治平;从被动守护到创造性诠释[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主任 教授 詹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典新解”[N];文汇报;2010年

8 姜广辉;中国为什么没有解释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旅美学者 吴澧;学术与灌输[N];南方周末;2008年

10 张巍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古典学的基本研究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汪晓晶;中学语文经典文本个性化解读探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朱成林;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数字化导读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费斐;经典文本教育资源的发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井源;论语文教学中的儒家经典文本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曹洪洋;“《诗》无达诂”与“《诗》言志”[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范振鹏;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文本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静;跨文化领域下文学经典文本的颠覆与重构[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徐春兰;经典文本语言与传统诠释[D];海南大学;2012年

9 张婷;与文学经典的多维对话[D];四川外语学院;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数字化导读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79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b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