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寐的文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4 16:26
多寐是以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为特征的一种睡眠异常的病证。表现为日间过度嗜睡,发作时间不定,常发生在不活动或单调、重复的活动中。因其发作的不确定性,常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及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现今生活节奏较快,人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的改变,不规律的生活节奏都增加了多寐的患病风险。因此研究该病的发生与治疗,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有重要的意义。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多卧或卒然多卧等症状的描述,迄今为止已有两千多年的认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医家对多寐病证的认识日益成熟,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也为多寐的治疗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本文以文献学研究方法为主,在简要说明中医对睡眠过程理解的前提下,从多寐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出发,以历史发展顺序为时间线,将先秦至明清时期分为四个历史分期,搜索并整理各时期关于多寐的文献资料,对各时期多寐的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概述和分析,揭示多寐的学术发展源流,为临证辨治多寐病证提供可借鉴的诊疗经验,也为多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通过对各时期多寐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多寐病名别称较多,按照其病名含义可分为两类,一类着重表现为睡眠时间的增多,一类表现为患者具有较为强烈的主观意愿。基于中医对睡眠过程的认识,凡是阻碍卫气出阴入阳的原因都是多寐的病因,如外邪和脏腑内伤都是多寐的发病原因,二者也可共同作用成为致病因素,外邪如伤寒、温病、感受暑邪等,因外邪作用人体发病时间的不同命名各异,都可归为伤寒一类;脏腑内伤涉及心肾胆脾等脏腑。多寐的病机是卫气不得出阴入阳,阳虚阴盛,出现多寐。历代医家在阐述多寐病机时从营卫阴阳、脏腑与神志的关系进行阐述。多寐最早作为症状出现,随着医者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对多寐的认识也日渐深入,治疗上《黄帝内经》针对外邪致病提出治疗原则,后世医家根据对多寐的理解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治疗方法。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等在治疗时选用心脾肾胆及其表里经络,因阴跷脉与阳跷脉在睡眠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针灸选穴治疗时也可选用阴阳跷脉穴位配伍使用。
【学位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256;R277.7
【学位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256;R27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谌剑飞;;睡眠障碍的现代病因病机探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02期
2 李丽春;;从阴阳跷脉谈针刺治疗不寐与多寐症[J];江西中医药;2008年09期
3 王红梅;;针灸治疗嗜睡症42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4 顾武军;《伤寒论》少阴病篇评述(1)[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王海霞,欧阳兵;多寐辨治之我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刘艳骄;《诸病源候论》对睡眠医学的贡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7 张爱青,张爱华,张爱民;辨《伤寒论》中瞑、眠、睡、卧、寐[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8 戎绍奎;楼建英;;多寐的治疗体会[J];中医杂志;1999年04期
9 王恒照,王艳;《伤寒杂病论》多寐证治探讨[J];四川中医;1998年08期
10 路志正;路京华;;多寐的辨证施治[J];中医杂志;198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f犯
本文编号:2818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81838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