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谟辑佚成就述论
发布时间:2020-12-19 14:02
王谟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考据家,其一生辑佚文献丰富,对当时乃至后世文献学史的发展所作的贡献不容忽视,位列清代十大辑佚学家之列。然而目前学界对于王谟及其在辑佚成就等方面的研究几乎还停留于空白阶段,至今只有少数几篇介绍性文章,本文正是在当前研究不足的情况下力求破冰而行,通过搜集整理现有存世资料、研读王谟《江西考古录》、《汉唐地理书钞》、《汉魏遗书钞》等辑佚著作,分析这些辑佚著作的编排体例与辑佚方法,并结合其他学者先前对王谟辑佚工作的简要分析,从而对王谟学术思想产生背景与形成原因、王谟文献辑佚工作的内容、王谟文献辑佚的体例、方法和辑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他整个一生的辑佚活动对各类学科、对后世文献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述,以期让大家对王谟本人,以及王谟在文献学史的地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王谟学术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1 清代辑佚学发展的整体状况
1.1.1 清代辑佚学兴盛的背景
1.1.2 清代辑佚学发展状况概述
1.2 清代辑佚学发展对王谟学术思想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1.2.1 考据学实事求是的理念贯穿始终
1.2.2 强调经世致用,突出文献实用价值
第2章 王谟辑佚工作的内容
2.1 王谟从事辑佚工作的目的
2.1.1 为后世保存文献资料
2.1.2 为读书人治学及各类研究提供便利
2.2 王谟辑佚工作分期
2.2.1 第一阶段:辑录江西地域文献为主
2.2.2 第二阶段:结合教学实践,抄录经义并加整理编排
2.2.3 第三阶段:辑佚活动成熟期,大量抄揖汉魏及至唐代亡佚文献
第3章 王谟辑佚的体例与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王谟辑佚著作体例分析
3.1.1 有纲有目,有经有纬,辑录体系清晰
3.1.2 分门别类编排,内容清晰明白
3.1.3 前引序录,方便理解原书大概
3.1.4 考订辑本,力求还原原书编排体例
3.2 王谟辑佚方法分析
3.2.1 所引之文不作任意删补,忠实于原材料
3.2.2 按图索骥,按门类搜索辑录
3.2.3 博采众书,极力恢复文献原貌
3.2.4 相互校勘,细致考证,提高辑佚准确性
3.3 王谟辑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身居僻野,无善本以供参考,沿袭旧误明显
3.3.2 辑佚种类繁杂,佚文遗漏较多,未能全面网罗
3.3.3 辑佚失详,部分佚文出处不明,难以查核原书
第4章 王谟辑佚工作对后世的影响
4.1 王谟辑佚活动对后世辑佚工作的影响
4.1.1 所辑经籍类佚文对后世辑佚工作的影响
4.1.2 所辑地理类文献对后世辑佚工作的影响
4.2 王谟辑佚工作对其它学科发展的贡献
4.2.1 对方志学的贡献
4.2.2 对历史地理学的贡献
4.2.3 对民俗学的贡献
4.2.4 对江西地方史的贡献
4.2.5 为研究古代文学提供参考
4.2.6 王谟所辑之书,为从事清代辑佚研究提供有用材料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辑佚学研究综述[J]. 胡喜云,王磊. 图书与情报. 2009(01)
[2]清代辑佚思想探源[J]. 杨祖逵,顾亚东.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06)
[3]儒学发展与中国古代文学思潮[J]. 曹萌. 洛阳大学学报. 2004(01)
[4]中国辑佚学研究百年[J]. 曹书杰. 东南学术. 2001(05)
[5]清初与乾嘉时期学风的嬗变及学者治学特点[J]. 杨绪敏. 江苏社会科学. 2001(05)
[6]古类书衰落探源[J]. 高长青,杨丽梅. 图书与情报. 2001(03)
[7]清代私家藏书的发展[J]. 谢灼华. 图书情报知识. 2000(01)
[8]《十三州志》辑本述论[J]. 王晶波. 图书与情报. 1998(02)
[9]王谟及其文献辑佚活动评述[J]. 褚赣生. 文献. 1987(02)
硕士论文
[1]《元和郡县图志》清人辑补研究[D]. 程大炜.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26028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王谟学术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1 清代辑佚学发展的整体状况
1.1.1 清代辑佚学兴盛的背景
1.1.2 清代辑佚学发展状况概述
1.2 清代辑佚学发展对王谟学术思想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1.2.1 考据学实事求是的理念贯穿始终
1.2.2 强调经世致用,突出文献实用价值
第2章 王谟辑佚工作的内容
2.1 王谟从事辑佚工作的目的
2.1.1 为后世保存文献资料
2.1.2 为读书人治学及各类研究提供便利
2.2 王谟辑佚工作分期
2.2.1 第一阶段:辑录江西地域文献为主
2.2.2 第二阶段:结合教学实践,抄录经义并加整理编排
2.2.3 第三阶段:辑佚活动成熟期,大量抄揖汉魏及至唐代亡佚文献
第3章 王谟辑佚的体例与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王谟辑佚著作体例分析
3.1.1 有纲有目,有经有纬,辑录体系清晰
3.1.2 分门别类编排,内容清晰明白
3.1.3 前引序录,方便理解原书大概
3.1.4 考订辑本,力求还原原书编排体例
3.2 王谟辑佚方法分析
3.2.1 所引之文不作任意删补,忠实于原材料
3.2.2 按图索骥,按门类搜索辑录
3.2.3 博采众书,极力恢复文献原貌
3.2.4 相互校勘,细致考证,提高辑佚准确性
3.3 王谟辑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身居僻野,无善本以供参考,沿袭旧误明显
3.3.2 辑佚种类繁杂,佚文遗漏较多,未能全面网罗
3.3.3 辑佚失详,部分佚文出处不明,难以查核原书
第4章 王谟辑佚工作对后世的影响
4.1 王谟辑佚活动对后世辑佚工作的影响
4.1.1 所辑经籍类佚文对后世辑佚工作的影响
4.1.2 所辑地理类文献对后世辑佚工作的影响
4.2 王谟辑佚工作对其它学科发展的贡献
4.2.1 对方志学的贡献
4.2.2 对历史地理学的贡献
4.2.3 对民俗学的贡献
4.2.4 对江西地方史的贡献
4.2.5 为研究古代文学提供参考
4.2.6 王谟所辑之书,为从事清代辑佚研究提供有用材料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辑佚学研究综述[J]. 胡喜云,王磊. 图书与情报. 2009(01)
[2]清代辑佚思想探源[J]. 杨祖逵,顾亚东.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06)
[3]儒学发展与中国古代文学思潮[J]. 曹萌. 洛阳大学学报. 2004(01)
[4]中国辑佚学研究百年[J]. 曹书杰. 东南学术. 2001(05)
[5]清初与乾嘉时期学风的嬗变及学者治学特点[J]. 杨绪敏. 江苏社会科学. 2001(05)
[6]古类书衰落探源[J]. 高长青,杨丽梅. 图书与情报. 2001(03)
[7]清代私家藏书的发展[J]. 谢灼华. 图书情报知识. 2000(01)
[8]《十三州志》辑本述论[J]. 王晶波. 图书与情报. 1998(02)
[9]王谟及其文献辑佚活动评述[J]. 褚赣生. 文献. 1987(02)
硕士论文
[1]《元和郡县图志》清人辑补研究[D]. 程大炜.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26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926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