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论衡》文献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06:20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王充始终都是一位必须被尊重的伟人,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异于常人的勇气,对汉代的“天人感应”学说及种种谶纬迷信思想进行无情的批判,为后人留下最宝贵的著作《论衡》。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论衡》一书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赫然可见,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思想,对《论衡》在文献学领域的成就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概括。第一部分是《论衡》的成书背景及版本流传情况。第二、三、四部分是主体部分。首先,《论衡》是王充为了反对汉代不辨真伪、盲目尊古的不良学术风气而作,他对当时的伪事、伪说、伪书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他的这种怀疑精神和善于求真的品质,体现了《论衡》辨伪学方面的成就。王充在著书立说的过程中,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以及对群书的博览,广泛地征引大量的典籍文献,这些文献记载自身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与此同时,王充在《论衡》中对许多经学文献也进行了批判,大胆地“问孔”、“刺孟”,揭露孔孟等儒家圣贤言辞中的矛盾和错误,挑战儒家权威,从而破除世人对儒家经典文献的迷信,体现了王充疑古惑经的思想。最后一部分是《论衡》文献学思想对后世的意义及影响。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历代《论衡》研究平议
    一、 历代目录书对《论衡》的著录
    二、 有关《论衡》的版本研究
    三、 有关《论衡》的校勘和注释研究
    四、 有关《论衡》思想方面的研究
第一章 《论衡》的成书及版本
    第一节 汉代文化背景与《论衡》的成书
        一、 学术思想混乱,谶纬迷信泛滥
        二、 王充异军突起,高举反谶大旗
    第二节 《论衡》的流传
        一、 清以前的坎坷流传
        二、 近代中国的繁荣发展
    第三节 《论衡》的版本
        一、 宋以前《论衡》的版本
        二、 宋元《论衡》的版本
        三、 明清《论衡》的版本
第二章 《论衡》引书的文献学价值
    第一节 《论衡》引书概说
        一、 六艺类文献
        二、 诸子类文献
        三、 数术类文献
        四、 未见于《汉志》的文献
    第二节 客观征引,凸显文献流传价值
        一、 广征博引,记录亡佚典籍
        二、 直录原文,保存文献原貌
    第三节 主观辑录,体现文献参考价值
        一、 摒弃众说,保留传闻异辞
        二、 成一家之言,为考辨史实提供佐证
第三章 《论衡》的辨伪成就
    第一节 《论衡》的辨伪方法
        一、 依据常识经验辨驳虚妄之说
        二、 依据文献记载辨驳虚妄之说
        三、 依据科学知识辨驳虚妄之说
        四、 依据历史事实辨驳虚妄之说
        五、 运用逻辑推理辨驳虚妄之说
    第二节 《论衡》的辨伪思想
        一、 批判“天人感应”学说
        二、 揭露“谶纬神学”的虚妄性
        三、 辨驳世俗迷信禁忌
第四章 《论衡》的疑古惑经思想
    第一节 《论衡》对待经学文献的态度
        一、 “尊经而不尽信经”
        二、 驳难儒家经传
    第二节 《论衡》经典质疑的意义
        一、 厘清经典,净化汉代学术风气
        二、 挑战权威,冲破迷信经典藩篱
第五章 《论衡》文献学思想的意义及影响
    第一节 引用典籍,丰富文献研究史料
        一、 大量引用元典,促进其源远流长
        二、 保留古书异文,为后人研读提供参照
    第二节 敢于怀疑,高举唯物主义思想大旗
        一、 影响后世的疑经传统
        二、 引领全新的疑古思潮
    第三节 著书立说,开启后世辨伪之学
        一、 先秦两汉辨伪学的发端
        二、 王充疾妄求实思想对《史通》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人不重视校注《论衡》之原因[J]. 时永乐,智延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2]张宗祥校注《论衡》三十卷[J]. 虞坤林.  出版史料. 2011(01)
[3]经典的力量:中国传统的现代去路——从汉代经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文献传统形成的影响谈起[J]. 谢维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4]试论《论衡》的文献价值[J]. 杨妍静.  图书馆界. 2011(01)
[5]浅析王充唯物主义哲学思想[J]. 陈未名.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6]王充经学教育观探析[J]. 吴从祥.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7]王充经学思想探微[J]. 张造群.  中华文化论坛. 2010(01)
[8]从《论衡》看王充与谶纬之关系[J]. 吴从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9]《四库》本《论衡》校读散论[J]. 时永乐,门凤超.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2)
[10]刘知几批判精神之成因探析[J]. 孙小泉.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7(05)

博士论文
[1]《论衡》引书研究[D]. 岳宗伟.复旦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新中国60年的王充思想研究及其历史反思[D]. 申慧芬.河南大学 2010
[2]《论衡》校读记[D]. 李玉玉.黑龙江大学 2007
[3]试论王充“疾虚妄”的批判精神[D]. 张巧霞.河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39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939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4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