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陆地区临终关怀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CiteSpaceⅤ的知识图谱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6 13:20
为整体审视我国临终关怀研究的发展动态、热点问题与研究趋势,以1990年~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以"临终关怀"为主题,运用CiteSpaceⅤ文献计量软件,从发文量、期刊来源、作者与机构、关键词聚类等方面对临终关怀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导出知识图谱。结果表明,临终关怀研究已获学界关注,研究领域呈繁荣景象,但目前跨区域临终关怀研究协作不足,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姑息医学、服务对象研究、影响因素与实务技巧研究及体系构建四个方面。未来的临终关怀研究需要密切结合研究主题的演化趋势及知识图谱进行展开。
【文章来源】:医学与哲学. 2020,41(1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我国临终关怀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由临终关怀研究机构的分布图谱可知,发文较多的研究机构为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它们组成了国内临终关怀研究的主要机构,见图4。从机构连接的节点连接强度分析,进行合作研究较强的两个机构通常处于同一城市或部门,如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都大学政治学院和成都大学医学院;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等。从合作关系看,各机构间的合作研究较分散,体现合作研究关系的节点只有7组,且最多一组只有5个节点。这7组一共形成了3个合作研究群体,分别是群体1(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群体2(江苏省中医院消化肿瘤外科、江苏省中医院肿瘤内科、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江苏省中医院静脉导管护理门诊);群体3(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健康管理与服务系)。可以看出,研究机构间存在合作关系,但大多都处在同一城市中,跨省份合作研究较少。总体来说,我国临终关怀机构虽呈多元化服务格局,研究机构间虽也存在合作网络,但是半数以上的临终关怀研究机构都是建立在一线城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临终关怀研究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以及CiteSpaceⅤ导出结果,不难发现,目前临终关怀研究的热点表现为姑息医学、临终关怀服务对象研究、影响因素与实务技巧研究及服务体系构建四个方面。研究更多关注医疗、疾病、癌症、护理等临床研究,就目前来看临终的护理研究层面仍是国内的研究重点。3.3 临终关怀研究前沿辨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境理论视角下儿童临终关怀服务的社会工作探索[J]. 彭小兵,胡馨婷. 医学与哲学. 2019(07)
[2]探索与困境:我国老年人安宁疗护事业发展分析[J]. 宋彩虹,沈勤. 中国集体经济. 2019(06)
[3]安宁疗护中社会志愿者对死亡教育的认知分析[J]. 李鸿,杨慧峰. 全科护理. 2019(01)
[4]叙事医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研究[J]. 唐咏. 医学与哲学(A). 2018(07)
[5]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现状与照护模式的研究进展[J]. 潘艳华,胡郁.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S2)
[6]论死亡禁忌与死亡教育[J]. 迟西琴. 医学与哲学(A). 2018(01)
[7]我国近十年临终关怀研究热点的CiteSpace分析[J]. 李玉婷,杨琳. 医学与哲学(A). 2018(01)
[8]中国本土临终关怀的特有模式及其深意[J]. 聂敏,杜佳慧,释孝文,伍昕宇,杨溢,欧阳婉璐. 医学争鸣. 2016(03)
[9]我国临终关怀医疗服务相关政策的现状研究[J]. 邓帅,李义庭.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03)
[10]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 科学学研究. 2015(02)
本文编号:2960644
【文章来源】:医学与哲学. 2020,41(1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我国临终关怀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由临终关怀研究机构的分布图谱可知,发文较多的研究机构为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它们组成了国内临终关怀研究的主要机构,见图4。从机构连接的节点连接强度分析,进行合作研究较强的两个机构通常处于同一城市或部门,如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都大学政治学院和成都大学医学院;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等。从合作关系看,各机构间的合作研究较分散,体现合作研究关系的节点只有7组,且最多一组只有5个节点。这7组一共形成了3个合作研究群体,分别是群体1(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群体2(江苏省中医院消化肿瘤外科、江苏省中医院肿瘤内科、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江苏省中医院静脉导管护理门诊);群体3(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健康管理与服务系)。可以看出,研究机构间存在合作关系,但大多都处在同一城市中,跨省份合作研究较少。总体来说,我国临终关怀机构虽呈多元化服务格局,研究机构间虽也存在合作网络,但是半数以上的临终关怀研究机构都是建立在一线城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临终关怀研究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以及CiteSpaceⅤ导出结果,不难发现,目前临终关怀研究的热点表现为姑息医学、临终关怀服务对象研究、影响因素与实务技巧研究及服务体系构建四个方面。研究更多关注医疗、疾病、癌症、护理等临床研究,就目前来看临终的护理研究层面仍是国内的研究重点。3.3 临终关怀研究前沿辨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情境理论视角下儿童临终关怀服务的社会工作探索[J]. 彭小兵,胡馨婷. 医学与哲学. 2019(07)
[2]探索与困境:我国老年人安宁疗护事业发展分析[J]. 宋彩虹,沈勤. 中国集体经济. 2019(06)
[3]安宁疗护中社会志愿者对死亡教育的认知分析[J]. 李鸿,杨慧峰. 全科护理. 2019(01)
[4]叙事医学视角下的临终关怀研究[J]. 唐咏. 医学与哲学(A). 2018(07)
[5]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现状与照护模式的研究进展[J]. 潘艳华,胡郁.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S2)
[6]论死亡禁忌与死亡教育[J]. 迟西琴. 医学与哲学(A). 2018(01)
[7]我国近十年临终关怀研究热点的CiteSpace分析[J]. 李玉婷,杨琳. 医学与哲学(A). 2018(01)
[8]中国本土临终关怀的特有模式及其深意[J]. 聂敏,杜佳慧,释孝文,伍昕宇,杨溢,欧阳婉璐. 医学争鸣. 2016(03)
[9]我国临终关怀医疗服务相关政策的现状研究[J]. 邓帅,李义庭.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03)
[10]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 科学学研究. 2015(02)
本文编号:2960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96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