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18:00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各国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对个人、国家的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数量迅速膨胀;信息的更新速度成倍增长;信息载体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多样。信息现已成为继土地、资本、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资源,推动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信息社会知识数量多、更新快,信息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而要进行终身学习,信息素养是基础条件之一。本科生要在这个信息环境下生存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就必须把信息素养作为个人素质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环节着力培养。本文首先说明了本科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结合本科生的特点,详细阐述了本科生的信息素养内涵,并介绍国内外几个比较有影响的信息素养内容的观点,然后给出自己对信息素质内容构成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吉林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的问卷调查和资料总结,对本科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归纳总结,走访谈话等形式,认为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总体水平比较低。另外,本科生的性...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信息素养的多重特点信息素养分三个层次,它们依次是基础性信息素养、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以

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素养教育


息作出评价,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终身学习才能把这些做到。信息素养对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大学生科学研究是必要基础,如图2.2。信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生未来生生存 存和发展的基础 础信信息素养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的前 前提和条件 件信息素养对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瑜碗勘姗︸麟器姗翻姗胭阴瀚圈朋翻麟姗姗︸翻麟目姗瀚姗翻瀚目圈豁圈姗姗珊一麟养信教育对代大学意义重大息素生当图2.2信息素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意义重大2.42.4.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能力标准美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标准美国ACRL特别工作组,2001年1月批准,2004年1月全美大学图书馆协会正式通过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6个一级指标,其下包括22个二级指标及86个细目:(1)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2)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3)鉴别信息及其来源(4)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5)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信息搜索,方式,信息利用,比例


大学生信息意识、知识、能力、道德状况,并通过他们对信息利用的意探索合理的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体系。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方式,共发放问卷旦卫旦一份,回收鱼旦二份,其中有效份。调查对象为吉林大学南岭校区交通学院及管理学院在校本科生,填机抽取。有效回收问卷年级分布大一至大四人数比例分别为90:73:89与两学院各年级总人数比例相对应,男女比例173:118,符合现实比例调查结果参考信息素养教育内涵及国外信息素养体系标准,将分别从现有信息利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大学生自主选择倾向等方据统计与分析。.1现有信息利用状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性培育模式的构建[J]. 陈厚莹.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10(03)
[2]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机制的再设计[J]. 谷晓春.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7)
[3]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 王旭.  信息系统工程. 2009(12)
[4]优化高校师生信息素养 消弭社会性数字鸿沟——论高校图书馆在消弭数字鸿沟中的作用[J]. 甘安龙,黄云.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9(04)
[5]以图书馆为基地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 赵玉花.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5)
[6]江苏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J]. 吴东敏,孙清玉,洪建.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09)
[7]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发展研究[J]. 赖茂生,孙鹏飞.  情报科学. 2009(08)
[8]国外信息素养研究最新动态[J]. 王雯.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9(04)
[9]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及实现途径研究[J]. 何林.  临床医学工程. 2009(03)
[10]国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J]. 王晓力.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01)

硕士论文
[1]高等院校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研究[D]. 杨慧.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3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973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2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