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使用动机与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4 07:1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也慢慢转移到移动设备上来,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移动设备便携性的优势,转而使用新的社交网络工具,久而久之,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在未来,通过移动终端登陆社交网络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社交网络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新时代的发展,移动社交网络的势头势不可挡,如何正确的对待移动网络社交这个平台,用户的使用动机是什么,其使用行为有什么新的特点,二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建立用户的使用动机和使用行为的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数据,总结出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与主要使用动机,进一步研究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得出结论:用户的主要使用动机是信息动机、社交动机、娱乐动机、便捷性动机、归属利他动机;用户具有良好的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用户的使用动机可以影响使用行为,还可以通过影响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间接影响使用行为。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为移动社交网络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要调整功能布局,满足用户的最大需求;研究用户的社会属性,为不同的群体设计不同的使用平台;明确品牌定位,提升品牌形象;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移动社交网络的研究概况
2.1.1 概念界定
2.1.2 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
2.1.3 移动社交网络的特点
2.1.4 移动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
2.1.5 移动社交网络的商业模式
2.1.6 移动社交网络的受众研究
2.2 相关理论
2.2.1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2 使用与满足理论
2.2.3 技术接受模型
2.2.4 社会认同理论
2.2.5 动机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模型建构
3.2 研究问题及假设
3.3 研究变量设计
3.4 研究问卷设计
3.5 数据分析方法
第四章 用户使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4.1 描述性数据分析
4.1.1 使用动机的描述性分析
4.1.2 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4.1.3 使用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4.2 信度分析
4.3 相关分析
4.3.1 使用态度和使用动机的相关分析
4.3.2 使用动机和使用意向的相关分析
4.3.3 使用动机和使用行为的相关分析
4.3.4 使用态度和使用行为的相关分析
4.3.5 使用意向和使用行为的相关分析
4.3.6 使用态度和使用意向的相关分析
4.4 回归分析
4.4.1 使用行为与使用动机的回归分析
4.4.2 使用态度与使用动机的回归分析
4.4.3 使用意愿与使用动机的回归分析
4.4.4 使用行为与使用动机和使用态度的回归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
5.1 研究结论
5.1.1 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主要使用动机
5.1.2 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
5.1.3 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使用行为
5.1.4 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
5.2 研究启示
5.2.1 调整功能布局,满足用户的最大需求
5.2.2 研究用户的社会属性,为不同的群体设计不同的使用平台
5.2.3 明确品牌定位,提升品牌形象
5.2.4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5.3 研究局限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动SNS发展现状与趋势探析[J]. 奚望园.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10)
[2]基于消费者的赞助研究及展望[J]. 徐金灿. 广告大观(理论版). 2007(06)
[3]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 张莹瑞,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3)
硕士论文
[1]面向大学生的移动SNS传播模式研究[D]. 姜瑞娟.西南大学 2012
[2]消费者移动SNS业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杨喜.浙江大学 2012
[3]移动社会网络服务及商业模式研究[D]. 郝益刚.北京邮电大学 2011
[4]移动社交网络对青年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研究[D]. 陆奇.电子科技大学 2011
[5]微博客用户的使用动机与行为[D]. 王娟.山东大学 2010
[6]基于TAM的网络口碑信任度研究[D]. 咸晓静.上海交通大学 2010
[7]社会认同和内群体偏私的关系模型的实证研究[D]. 刘华.陕西师范大学 2008
[8]中国博客撰写者的博客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黄炯.浙江大学 2007
[9]博客用户写作动机与写作行为的关系研究[D]. 汪名彦.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96823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移动社交网络的研究概况
2.1.1 概念界定
2.1.2 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
2.1.3 移动社交网络的特点
2.1.4 移动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
2.1.5 移动社交网络的商业模式
2.1.6 移动社交网络的受众研究
2.2 相关理论
2.2.1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2 使用与满足理论
2.2.3 技术接受模型
2.2.4 社会认同理论
2.2.5 动机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模型建构
3.2 研究问题及假设
3.3 研究变量设计
3.4 研究问卷设计
3.5 数据分析方法
第四章 用户使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4.1 描述性数据分析
4.1.1 使用动机的描述性分析
4.1.2 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的描述性分析
4.1.3 使用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4.2 信度分析
4.3 相关分析
4.3.1 使用态度和使用动机的相关分析
4.3.2 使用动机和使用意向的相关分析
4.3.3 使用动机和使用行为的相关分析
4.3.4 使用态度和使用行为的相关分析
4.3.5 使用意向和使用行为的相关分析
4.3.6 使用态度和使用意向的相关分析
4.4 回归分析
4.4.1 使用行为与使用动机的回归分析
4.4.2 使用态度与使用动机的回归分析
4.4.3 使用意愿与使用动机的回归分析
4.4.4 使用行为与使用动机和使用态度的回归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
5.1 研究结论
5.1.1 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主要使用动机
5.1.2 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
5.1.3 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使用行为
5.1.4 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的关系
5.2 研究启示
5.2.1 调整功能布局,满足用户的最大需求
5.2.2 研究用户的社会属性,为不同的群体设计不同的使用平台
5.2.3 明确品牌定位,提升品牌形象
5.2.4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5.3 研究局限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动SNS发展现状与趋势探析[J]. 奚望园.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10)
[2]基于消费者的赞助研究及展望[J]. 徐金灿. 广告大观(理论版). 2007(06)
[3]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 张莹瑞,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 2006(03)
硕士论文
[1]面向大学生的移动SNS传播模式研究[D]. 姜瑞娟.西南大学 2012
[2]消费者移动SNS业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杨喜.浙江大学 2012
[3]移动社会网络服务及商业模式研究[D]. 郝益刚.北京邮电大学 2011
[4]移动社交网络对青年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研究[D]. 陆奇.电子科技大学 2011
[5]微博客用户的使用动机与行为[D]. 王娟.山东大学 2010
[6]基于TAM的网络口碑信任度研究[D]. 咸晓静.上海交通大学 2010
[7]社会认同和内群体偏私的关系模型的实证研究[D]. 刘华.陕西师范大学 2008
[8]中国博客撰写者的博客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黄炯.浙江大学 2007
[9]博客用户写作动机与写作行为的关系研究[D]. 汪名彦.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96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299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