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科学交流中的信息服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7 20:10
非正式科学交流是科学交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E-mail、电子印本文库、BBS、博客、视频会议等非正式科学交流形式都已经成为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交流途径。随着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非正式科学交流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术信息服务体系对非正式科学交流的支持度却非常之低。这大大削弱了整个科学交流系统功能的发挥,不利于科学交流的高效进行。要促进整个科学交流系统的良好运转,就必须改变目前的现状,将非正式科学交流纳入到学术信息服务体系当中。本文从广义的科学交流系统理论(米氏理论)入手,探讨了将非正式科学交流纳入学术信息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分析网络环境下非正式科学交流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非正式科学交流信息服务体系模型,提出了若干服务模式,并就大学图书馆如何应对非正式科学交流提出了一些建设意见。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本文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对米氏理论进行了概述,探讨了米氏理论成型的背景因素,分析了米氏理论对于科技情报工作的影响;第三部分阐述了学术信息服务体系的概念,对学术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阶段进行...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命科学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派类型(图片来源于httP洲场,们从hfesciences.c‘)
是一种强有力的信息交流工具。作为一种有效的非方式,专业或称学科BBS,为专业研究人员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和、高效的互动平台。上,在互联网的萌芽时期,美国的一些高校、科研机构等就是网络中,通过各种不同的BBS进行学术交流或探讨的。或者说是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通过各种BBS所获取的零次文献和零讨论但尚未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对于科学研究有很高的参以先于各种专业性数据库而获取最新信息。这其实是对过去科渠道的一种扩展和延伸。BBs的使用—以鸭绿江论坛为例,我们以药学领域较为著名的中文BBS’’鸭绿.eZooZ.co耐index.PhP)为例来说明。鸭绿江论坛的版块设置如无关科研的版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信息服务体系初探[J]. 夏南强,张耀坤. 情报科学. 2008(03)
[2]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 白兴礼. 图书与情报. 2008(01)
[3]现代科学交流体系的重组与功能实现[J]. 徐佳宁,罗金增. 图书情报工作. 2007(11)
[4]试论电子印本文库的功能[J]. 张耀坤,夏南强. 情报资料工作. 2007(03)
[5]基于Wiki的网络学术交流模式探析[J]. 娄银银. 情报资料工作. 2007(03)
[6]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 徐恺英,刘佳,班孝林. 图书情报工作. 2007(03)
[7]科技名篇《As We May Think》解读[J]. 徐跃权,于宁. 图书馆杂志. 2006(11)
[8]论国家科学交流体系[J]. 王续琨,张婷.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9]网上学科导航的目录学特性初探[J]. 韩松涛.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04)
[10]学术博客的“无形学院”交流模式探析[J]. 江亮. 情报科学. 2006(02)
本文编号:3144068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命科学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派类型(图片来源于httP洲场,们从hfesciences.c‘)
是一种强有力的信息交流工具。作为一种有效的非方式,专业或称学科BBS,为专业研究人员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和、高效的互动平台。上,在互联网的萌芽时期,美国的一些高校、科研机构等就是网络中,通过各种不同的BBS进行学术交流或探讨的。或者说是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通过各种BBS所获取的零次文献和零讨论但尚未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对于科学研究有很高的参以先于各种专业性数据库而获取最新信息。这其实是对过去科渠道的一种扩展和延伸。BBs的使用—以鸭绿江论坛为例,我们以药学领域较为著名的中文BBS’’鸭绿.eZooZ.co耐index.PhP)为例来说明。鸭绿江论坛的版块设置如无关科研的版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信息服务体系初探[J]. 夏南强,张耀坤. 情报科学. 2008(03)
[2]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 白兴礼. 图书与情报. 2008(01)
[3]现代科学交流体系的重组与功能实现[J]. 徐佳宁,罗金增. 图书情报工作. 2007(11)
[4]试论电子印本文库的功能[J]. 张耀坤,夏南强. 情报资料工作. 2007(03)
[5]基于Wiki的网络学术交流模式探析[J]. 娄银银. 情报资料工作. 2007(03)
[6]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 徐恺英,刘佳,班孝林. 图书情报工作. 2007(03)
[7]科技名篇《As We May Think》解读[J]. 徐跃权,于宁. 图书馆杂志. 2006(11)
[8]论国家科学交流体系[J]. 王续琨,张婷.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9]网上学科导航的目录学特性初探[J]. 韩松涛.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04)
[10]学术博客的“无形学院”交流模式探析[J]. 江亮. 情报科学. 2006(02)
本文编号:3144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14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