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诗考》与辑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5 20:26
辑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成熟较晚,但在中国古典文献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由于受社会原因和传播条件限制的影响,大量散佚了。为了保存文献,充实史料,辑佚工作便应运而生。辑佚工作的真正开创者,是南宋的王应麟。在两宋的疑经思潮影响下以及受朱熹的启发,王应麟有感于汉代四家《诗》只有《毛传》流传,便从群书中搜集有关鲁、齐、韩三家《诗》的资料,于是始有辑录佚文之举,编成《诗考》,开创了古书辑佚成专书的先例,对清代三家《诗》的辑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着重从文献学的角度分析王应麟《诗考》的辑佚成就,意在揭示其重要的学术地位,同时指出其对后世的深刻影响和不足之处,以期人们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全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先概述王应麟《诗考》辑佚的情况及其研究现状,后提出本文的选题意义。正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辑佚学的发展简史”,分别简述了辑佚萌芽期、辑佚创始期、辑佚发展期及辑佚鼎盛期的情况,意在突出王应麟《诗考》在辑佚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三家《诗》的传授和散佚情况”,先简介汉代《诗经》的传授情况,后依次分析了《鲁诗》、《齐诗》、《韩诗》的传授渊源...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辑佚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 辑佚的萌芽期:汉魏到北宋中期
第二节 辑佚的创始期:北宋中期到南宋末年
第三节 辑佚的发展期:元明两代
第四节 辑佚的鼎盛期:有清一代
第二章 《三家诗》的传授和存佚情况
第三章 王应麟《诗考》的辑佚研究
第一节 《诗考》的辑佚成就
一、《诗考》的辑佚内容
二、《诗考》的辑佚体例
三、《诗考》的辑佚范围
第二节 王应麟辑佚的背景
一、王应麟辑佚三家《诗》的直接原因
二、宋代疑经思潮对王应麟辑佚的深刻影响
三、宋人治经方法发生变化的影响
四、雕版印刷的发展为王应麟的辑佚工作提供了物质保证
五、个人原因
第四章 王应麟辑佚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疑经思潮与三家《诗》的辑佚[J]. 赵茂林. 云梦学刊. 2005(06)
[2]王应麟的考据学理论及其对清代的影响[J]. 方如金,陈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2)
[3]论南宋后期的学术发展趋势[J]. 孔妮妮.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4]略述宋明清时期的辑佚研究[J]. 曹书杰. 东北师大学报. 1998(06)
[5]筚路蓝缕,开前人之所未开——谈王应麟在文献学方面的贡献和成就[J]. 布仁图.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97(05)
[6]王应麟的《诗经》学[J]. 蒋秋华. 开封大学学报. 1997(01)
[7]论王应麟的学术成就及其特点[J]. 魏殿金,杨渭生. 浙江学刊. 1995(03)
[8]王应麟《诗考》版本源流厘正[J]. 张祝平.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2)
本文编号:3188282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辑佚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 辑佚的萌芽期:汉魏到北宋中期
第二节 辑佚的创始期:北宋中期到南宋末年
第三节 辑佚的发展期:元明两代
第四节 辑佚的鼎盛期:有清一代
第二章 《三家诗》的传授和存佚情况
第三章 王应麟《诗考》的辑佚研究
第一节 《诗考》的辑佚成就
一、《诗考》的辑佚内容
二、《诗考》的辑佚体例
三、《诗考》的辑佚范围
第二节 王应麟辑佚的背景
一、王应麟辑佚三家《诗》的直接原因
二、宋代疑经思潮对王应麟辑佚的深刻影响
三、宋人治经方法发生变化的影响
四、雕版印刷的发展为王应麟的辑佚工作提供了物质保证
五、个人原因
第四章 王应麟辑佚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疑经思潮与三家《诗》的辑佚[J]. 赵茂林. 云梦学刊. 2005(06)
[2]王应麟的考据学理论及其对清代的影响[J]. 方如金,陈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2)
[3]论南宋后期的学术发展趋势[J]. 孔妮妮.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4]略述宋明清时期的辑佚研究[J]. 曹书杰. 东北师大学报. 1998(06)
[5]筚路蓝缕,开前人之所未开——谈王应麟在文献学方面的贡献和成就[J]. 布仁图.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1997(05)
[6]王应麟的《诗经》学[J]. 蒋秋华. 开封大学学报. 1997(01)
[7]论王应麟的学术成就及其特点[J]. 魏殿金,杨渭生. 浙江学刊. 1995(03)
[8]王应麟《诗考》版本源流厘正[J]. 张祝平.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2)
本文编号:3188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188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