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论图书馆学对数字人文的方法论贡献

发布时间:2021-08-25 11:09
  数字人文不仅革新了人文研究的范式,还意味着全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联合各领域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包括各类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等文化记忆机构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以支撑新的研究范式、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已经成为共同的呼声。探讨如何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厘清各种责任主体尤其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何种角色、承担何种任务、做出何种贡献,有利于帮助图书馆找准角色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整个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单位。利用文献调研、需求分析、案例调研、实践验证等方法,将"数据基础设施"从"研究基础设施"中剥离出来并作出定义;分析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的一般性功能需求和技术规范,包括跨机构的共建共享、跨网域的开放获取、跨领域的知识融通、跨时空的版本迭代四个方面。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实践为例,从原理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证图书馆的书目控制、规范控制、知识组织、文献循证方法和关联数据、知识图谱、大数据等技术结合起来,有望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论贡献。联合各类机构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进数据开放互联和知识融通,... 

【文章来源】: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4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论图书馆学对数字人文的方法论贡献


上海图书馆历史人文“数据基础设施”

设施,研究基础,数据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一词源于水、电、煤、交通等生活公共设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衍生出满足人们信息交流、网络接入等基本需求的“信息基础设施”(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而“Cyberinfrastructure”一词则被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用作互联网时代支撑研究活动的数字环境的总称,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集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分布在互联网上、超出单一机构范围的计算和信息处理服务(1),在英国被称为“e-Science”或“e-Research”,在欧盟则被称为“Research Infrastructures”。数字人文基础设施被归为一种支持数字人文研究活动的“研究基础设施(Research Infrastructure)”,包括数字化的文献资源、数据库、工具平台、支持知识生产和信息交流的网络空间等,需由数字出版商、文化记忆机构、研究机构、研究者、IT支持人员共同参与构建。本文提出的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Data Infrastructure),作为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见图1),试图聚焦于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中的内容、数据和知识部分的生产和组织,探讨如何构建独立于具体应用开发和领域研究问题之外的数据层,及其长期保存、共建共享和开放利用的技术规范。“数据基础设施”以“数据”为基本的组成单位。“数据”最初的定义是“可被计算机传输和存储的信息”(2),对于人文研究来说,“数据”可理解为可被机器处理的信息单元,如文献或实物资源对象、概念、人物、机构、团体或其结构化的描述信息(包括变量、数值、文字符号或事实等)。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除了具备“基础设施”的开放性、公共性和可持续性,还应充分体现数据规模大、覆盖时间长、地域范围广、描述粒度小、维度多等特点,以支持全网域(Web-scale)的数据调度、融合和自动化分析、统计,以及数据可视化。同时还应独立于具体应用开发和特定领域研究之外,遵循通用的数据组织规范和开放共享规范,成为介于信息基础设施“后台”和特定领域研究“前台”之间的“数据中台”[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又到了打造“铁腰”的时候!——“IT生存法则”之数据中台初探[J]. 高洪福.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19(09)
[2]知识图谱的概念与应用[J]. 符山,吕艾临,闫树.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9(05)
[3]数字人文与中国研究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J]. 包弼德,夏翠娟,王宏甦.  图书馆杂志. 2018(11)
[4]数字人文研究的图书馆学方法:书目控制与文献循证[J]. 刘炜,林海青,夏翠娟.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8(05)
[5]规范控制:从名称选择到实体管理[J]. 胡小菁.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8(01)
[6]图档博领域的智慧数据及其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角色[J]. 曾蕾,王晓光,范炜.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8(01)
[7]近10年我国传统知识组织系统关联化研究述评[J]. 韩燕,何琳,彭爱东.  图书情报工作. 2017(24)
[8]面向循证实践的中文古籍数据模型研究与设计[J]. 夏翠娟,林海青,刘炜.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7(06)
[9]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与理论结构探讨[J]. 刘炜,叶鹰.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7(05)
[10]从“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的实践看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J]. 丁宁宁.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7(03)



本文编号:3362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362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e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