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八郎本五臣注《文
发布时间:2021-09-17 21:47
萧统编撰的《文选》,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总集,收录了周秦至梁代一百三十多位作家的七百六十二篇作品,被誉为“总集之弁冕”、“文章之渊薮”,历来为文人学者所重视。《文选》注本,流传到后世的主要有两家注:李善注和五臣注。诸多学者因五臣注内容的浅白而轻估了它应有的价值,《文选》五臣注作为“文选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客观的定位。本文将以现存最完整的五臣注本建阳陈八郎刻本五臣注《文选》为底本,结合《文选》其他注本(如明州本、尤刻本等)来阐述《文选》五臣注区别于李善注的价值。在整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文选》五臣注成书的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进行概述,具体结合吕延祚《进集注<文选>表》的内容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对五臣的身份、注释缘由及五臣的注释主张、注释体例进行补充和总结。通过对现存五臣注《文选》进行概述,并对现存最完整的五臣注本之一陈八郎本的版本来源及性质进行考证。考证具体以陈八郎本为底本,结合明州本、尤本的内容来认识陈八郎本:陈八郎本当是从六臣注系统抄录而来的一个杂有李善注本因素的版本,其版本价值不容忽视。同时对陈八郎本的文献价值、校勘价值、影响及不...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传统《文选》五臣注研究情况
二、新时期《文选》五臣注研究情况
三、本文的研究意义和选题价值
表》">第一章 《文选》五臣注的成书及《进集注<文选>表》
第一节 五臣注《文选》产生的政治背景及学术背景
一、政治背景
二、学术背景—章句体例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五臣注《文选》序
一、五臣的身份
二、五臣注《文选》的缘由
三、五臣注《文选》的体例
第二章 陈八郎本五臣注《文选》性质考
第一节 现存五臣注本《文选》概况
一、五臣单注本《文选》
二、六臣注或六家注《文选》中的五臣注
第二节 陈八郎本五臣注《文选》版本源流说
第三节 陈八郎本五臣注《文选》性质考
一、正文基本上沿用五臣本正文,其间杂有李善本的字词
二、注文基本上沿用五臣注,偶用其他注但把其他家注改成五臣注
三、注文杂有非常李善注的引书特征
第三章 陈八郎本五臣注《文选》的价值和不足
第一节 版本价值
一、保存了大量的俗字
二、保留了很多作品早期的面貌
三、辨析文体的价值
第二节 校勘价值
第三节 陈八郎本的缺陷和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昭明文选》分三体七十三类说”商兑[J]. 力之. 学术交流. 2013(01)
[2]宋刻《五臣注文选》孟氏本与陈八郎本关系考[J]. 赵蕾.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3]南宋陈八郎本《五臣注文选》来源辨析[J]. 赵蕾.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4]《文选》五臣音注从单刻本到合刻本形式之变化[J]. 孔令刚. 殷都学刊. 2012(02)
[5]《文选》研究百年述评[J]. 石树芳. 文学评论. 2012(02)
[6]文选学笔记[J]. 穆克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7]关于《文选》旧注的整理问题[J]. 刘跃进.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2(01)
[8]宋人对《文选》李善注、五臣注的评议[J]. 郭宝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9]《文选集注》的发现、流传与整理[J]. 傅刚. 文学遗产. 2011(05)
[10]谈南宋绍兴辛巳建阳陈八郎刻本五臣注《文选》[J]. 常思春.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博士论文
[1]颜师古、李善于《汉书》、《文选》相同作品注释对比研究[D]. 黄方方.暨南大学 2012
[2]《文选》赋类研究[D]. 唐普.四川师范大学 2011
[3]古抄本《文选集注》研究[D]. 金少华.浙江大学 2011
[4]宋代文选学研究[D]. 郭宝军.河南大学 2009
[5]明州本文选研究[D]. 刘九伟.河南大学 2009
[6]《文选》赋研究[D]. 冯莉.北京语言大学 2008
[7]《昭明文选》评点研究[D]. 赵俊玲.复旦大学 2008
[8]《文选》李善注征引式训诂研究[D]. 郭蓉.山东大学 2007
[9]《文选》诠释研究[D]. 冯淑静.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陈八郎本《昭明文选》五臣音注研究[D]. 董宏钰.长春师范学院 2012
[2]《唐钞<文选集注>点校整理(一)》[D]. 张艳.郑州大学 2012
[3]五臣注《文选》注释特点研究[D]. 张燕燕.长春师范学院 2011
[4]《文选》五言诗的韵律研究[D]. 王允雷.长春师范学院 2010
[5]《文选》诗歌词语研究[D]. 邢国飞.江西师范大学 2010
[6]萧统《文选》与“文选”学的价值定位[D]. 刘洁.西北大学 2009
[7]《文选》选赋研究[D]. 张艳.河南大学 2009
[8]《文选》叠字研究[D]. 时宏扬.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99553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传统《文选》五臣注研究情况
二、新时期《文选》五臣注研究情况
三、本文的研究意义和选题价值
表》">第一章 《文选》五臣注的成书及《进集注<文选>表》
第一节 五臣注《文选》产生的政治背景及学术背景
一、政治背景
二、学术背景—章句体例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五臣注《文选》序
一、五臣的身份
二、五臣注《文选》的缘由
三、五臣注《文选》的体例
第二章 陈八郎本五臣注《文选》性质考
第一节 现存五臣注本《文选》概况
一、五臣单注本《文选》
二、六臣注或六家注《文选》中的五臣注
第二节 陈八郎本五臣注《文选》版本源流说
第三节 陈八郎本五臣注《文选》性质考
一、正文基本上沿用五臣本正文,其间杂有李善本的字词
二、注文基本上沿用五臣注,偶用其他注但把其他家注改成五臣注
三、注文杂有非常李善注的引书特征
第三章 陈八郎本五臣注《文选》的价值和不足
第一节 版本价值
一、保存了大量的俗字
二、保留了很多作品早期的面貌
三、辨析文体的价值
第二节 校勘价值
第三节 陈八郎本的缺陷和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昭明文选》分三体七十三类说”商兑[J]. 力之. 学术交流. 2013(01)
[2]宋刻《五臣注文选》孟氏本与陈八郎本关系考[J]. 赵蕾.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3]南宋陈八郎本《五臣注文选》来源辨析[J]. 赵蕾.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4]《文选》五臣音注从单刻本到合刻本形式之变化[J]. 孔令刚. 殷都学刊. 2012(02)
[5]《文选》研究百年述评[J]. 石树芳. 文学评论. 2012(02)
[6]文选学笔记[J]. 穆克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7]关于《文选》旧注的整理问题[J]. 刘跃进.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2(01)
[8]宋人对《文选》李善注、五臣注的评议[J]. 郭宝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9]《文选集注》的发现、流传与整理[J]. 傅刚. 文学遗产. 2011(05)
[10]谈南宋绍兴辛巳建阳陈八郎刻本五臣注《文选》[J]. 常思春.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博士论文
[1]颜师古、李善于《汉书》、《文选》相同作品注释对比研究[D]. 黄方方.暨南大学 2012
[2]《文选》赋类研究[D]. 唐普.四川师范大学 2011
[3]古抄本《文选集注》研究[D]. 金少华.浙江大学 2011
[4]宋代文选学研究[D]. 郭宝军.河南大学 2009
[5]明州本文选研究[D]. 刘九伟.河南大学 2009
[6]《文选》赋研究[D]. 冯莉.北京语言大学 2008
[7]《昭明文选》评点研究[D]. 赵俊玲.复旦大学 2008
[8]《文选》李善注征引式训诂研究[D]. 郭蓉.山东大学 2007
[9]《文选》诠释研究[D]. 冯淑静.山东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陈八郎本《昭明文选》五臣音注研究[D]. 董宏钰.长春师范学院 2012
[2]《唐钞<文选集注>点校整理(一)》[D]. 张艳.郑州大学 2012
[3]五臣注《文选》注释特点研究[D]. 张燕燕.长春师范学院 2011
[4]《文选》五言诗的韵律研究[D]. 王允雷.长春师范学院 2010
[5]《文选》诗歌词语研究[D]. 邢国飞.江西师范大学 2010
[6]萧统《文选》与“文选”学的价值定位[D]. 刘洁.西北大学 2009
[7]《文选》选赋研究[D]. 张艳.河南大学 2009
[8]《文选》叠字研究[D]. 时宏扬.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99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39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