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编校札记一则——文渊阁本《春秋大全》卷三十七删削数页内容
发布时间:2021-11-17 18:43
<正>明胡广等辑《春秋集传大全》,收入《儒藏》精华编经部春秋类春秋总义之属,凡二册。"校点说明"言:"以明永乐内府刻《春秋集传大全》三十七卷为底本(1),以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汪氏《春秋胡氏传纂疏》列为参校本。"(2)卷三十七"鲁哀公十三年"之"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条下疏文,"陈氏曰:‘黄池之盟,不书吴晋之盟,《春秋》修讳之’",
【文章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春秋集传大全》整理本所据底本(明永乐内府刻本) 校记虚列校本信息
图1 《春秋集传大全》整理本所据底本(明永乐内府刻本) 校记虚列校本信息四库馆臣对《四库全书》底本的篡改删削,学者们做了较多的细致研究。陈垣《旧五代史辑本发覆序》云:“(《四库全书》)其最可注意者,为‘胡虏’‘夷狄’等字,莫不改易或删除也。”(8)王瑞明整理《李纲全集》,曾对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逐字逐句核对,发现四库馆臣大肆篡改,对“夷狄”最为忌讳(9)。就文津阁本《春秋大全》卷三十七来看,依然保留“夷狄”等“违碍悖逆”字词,并未“改易或删除”。《四库全书总目》云:“(《春秋大全》)全袭《纂疏》成书。虽奉敕纂修,实未纂修也。”(10)上文提及的两千馀字阙文内容,文渊阁本《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予以保留,然与元至正八年(1348)日新堂刊本《春秋胡氏传附录纂疏》(11)对勘,文渊阁本有多处改易,如将“诸夷”改为“四裔”、“夷狄”改为“吴人”、“四夷”改为“四远”等(12)。而文津阁本《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仍保留“夷狄”“诸夷”等词(13)。华夷之辨不过是立场不同而导致,乾隆帝并未严禁避讳“夷狄”二字。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一月十四日谕旨:“前日披览《四库全书》馆所进《宗泽集》,内将‘夷’字改写‘彝’字,‘狄’字改写‘敌’字……殊不可解。‘夷狄’二字,屡见于经书,若有心改避,转为非理,如《论语》‘夷狄之有君’,《孟子》‘东夷’‘西夷’,又岂能改易?亦何必改易!……更何所用其避讳耶?”①即使谕旨如此,文渊阁本馆臣依然从严,遇讳即改。或因文渊阁《四库全书》储在大内,为备乾隆帝不时阅览,故而把关甚严;而文津阁《四库全书》远在避暑山庄,故四库馆臣未予尽数删改。从中还可发现,同样内容,文渊阁《四库全书》的不同纂修官,取舍标准亦有不同②。
四库馆臣对《四库全书》底本的篡改删削,学者们做了较多的细致研究。陈垣《旧五代史辑本发覆序》云:“(《四库全书》)其最可注意者,为‘胡虏’‘夷狄’等字,莫不改易或删除也。”(8)王瑞明整理《李纲全集》,曾对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逐字逐句核对,发现四库馆臣大肆篡改,对“夷狄”最为忌讳(9)。就文津阁本《春秋大全》卷三十七来看,依然保留“夷狄”等“违碍悖逆”字词,并未“改易或删除”。《四库全书总目》云:“(《春秋大全》)全袭《纂疏》成书。虽奉敕纂修,实未纂修也。”(10)上文提及的两千馀字阙文内容,文渊阁本《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予以保留,然与元至正八年(1348)日新堂刊本《春秋胡氏传附录纂疏》(11)对勘,文渊阁本有多处改易,如将“诸夷”改为“四裔”、“夷狄”改为“吴人”、“四夷”改为“四远”等(12)。而文津阁本《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仍保留“夷狄”“诸夷”等词(13)。华夷之辨不过是立场不同而导致,乾隆帝并未严禁避讳“夷狄”二字。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一月十四日谕旨:“前日披览《四库全书》馆所进《宗泽集》,内将‘夷’字改写‘彝’字,‘狄’字改写‘敌’字……殊不可解。‘夷狄’二字,屡见于经书,若有心改避,转为非理,如《论语》‘夷狄之有君’,《孟子》‘东夷’‘西夷’,又岂能改易?亦何必改易!……更何所用其避讳耶?”①即使谕旨如此,文渊阁本馆臣依然从严,遇讳即改。或因文渊阁《四库全书》储在大内,为备乾隆帝不时阅览,故而把关甚严;而文津阁《四库全书》远在避暑山庄,故四库馆臣未予尽数删改。从中还可发现,同样内容,文渊阁《四库全书》的不同纂修官,取舍标准亦有不同②。明永乐内府刻《春秋集传大全》卷三十七疏文“《春秋》修讳之”,“修”,文津阁本《春秋大全》作“终”,文澜阁《春秋大全》丁抄本作“终”③,“中国基本古籍库”所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④《春秋集传大全》(见图3—左图)作“终”,《春秋胡氏传附录纂疏》作“终”。汪氏《纂疏》所引“陈氏曰”,系指宋陈傅良。陈氏《止斋先生春秋后传》作“终”。再者,“黄池之盟,不书吴晋之盟,《春秋》修讳之”下,陈傅良有“公会晋侯及吴子,虽两伯之辞,而终不以吴晋同主盟也”等语,系对前句之阐释,由此可见,“修讳之”之“修”,当作“终”,此从内证明之。且“修讳”不词,与义不通。综上,由参校本、语料源及内证诸方面来看,当作“《春秋》终讳之”。底本“修”,应据参校本改作“终”,并出校说明。疑《春秋集传大全》校点者撰写校记时,将参校本《春秋胡氏传纂疏》误写作校本“四库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库全书》的阙文问题——以《四库全书荟要》为中心的考察[J]. 江庆柏. 文献. 2017(05)
[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意伯文集》缺文成因考[J]. 张春国.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5(02)
[3]明代官修“大全”散论[J]. 曾贻芬. 史学史研究. 1996(02)
本文编号:3501468
【文章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春秋集传大全》整理本所据底本(明永乐内府刻本) 校记虚列校本信息
图1 《春秋集传大全》整理本所据底本(明永乐内府刻本) 校记虚列校本信息四库馆臣对《四库全书》底本的篡改删削,学者们做了较多的细致研究。陈垣《旧五代史辑本发覆序》云:“(《四库全书》)其最可注意者,为‘胡虏’‘夷狄’等字,莫不改易或删除也。”(8)王瑞明整理《李纲全集》,曾对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逐字逐句核对,发现四库馆臣大肆篡改,对“夷狄”最为忌讳(9)。就文津阁本《春秋大全》卷三十七来看,依然保留“夷狄”等“违碍悖逆”字词,并未“改易或删除”。《四库全书总目》云:“(《春秋大全》)全袭《纂疏》成书。虽奉敕纂修,实未纂修也。”(10)上文提及的两千馀字阙文内容,文渊阁本《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予以保留,然与元至正八年(1348)日新堂刊本《春秋胡氏传附录纂疏》(11)对勘,文渊阁本有多处改易,如将“诸夷”改为“四裔”、“夷狄”改为“吴人”、“四夷”改为“四远”等(12)。而文津阁本《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仍保留“夷狄”“诸夷”等词(13)。华夷之辨不过是立场不同而导致,乾隆帝并未严禁避讳“夷狄”二字。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一月十四日谕旨:“前日披览《四库全书》馆所进《宗泽集》,内将‘夷’字改写‘彝’字,‘狄’字改写‘敌’字……殊不可解。‘夷狄’二字,屡见于经书,若有心改避,转为非理,如《论语》‘夷狄之有君’,《孟子》‘东夷’‘西夷’,又岂能改易?亦何必改易!……更何所用其避讳耶?”①即使谕旨如此,文渊阁本馆臣依然从严,遇讳即改。或因文渊阁《四库全书》储在大内,为备乾隆帝不时阅览,故而把关甚严;而文津阁《四库全书》远在避暑山庄,故四库馆臣未予尽数删改。从中还可发现,同样内容,文渊阁《四库全书》的不同纂修官,取舍标准亦有不同②。
四库馆臣对《四库全书》底本的篡改删削,学者们做了较多的细致研究。陈垣《旧五代史辑本发覆序》云:“(《四库全书》)其最可注意者,为‘胡虏’‘夷狄’等字,莫不改易或删除也。”(8)王瑞明整理《李纲全集》,曾对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逐字逐句核对,发现四库馆臣大肆篡改,对“夷狄”最为忌讳(9)。就文津阁本《春秋大全》卷三十七来看,依然保留“夷狄”等“违碍悖逆”字词,并未“改易或删除”。《四库全书总目》云:“(《春秋大全》)全袭《纂疏》成书。虽奉敕纂修,实未纂修也。”(10)上文提及的两千馀字阙文内容,文渊阁本《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予以保留,然与元至正八年(1348)日新堂刊本《春秋胡氏传附录纂疏》(11)对勘,文渊阁本有多处改易,如将“诸夷”改为“四裔”、“夷狄”改为“吴人”、“四夷”改为“四远”等(12)。而文津阁本《春秋胡传附录纂疏》仍保留“夷狄”“诸夷”等词(13)。华夷之辨不过是立场不同而导致,乾隆帝并未严禁避讳“夷狄”二字。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一月十四日谕旨:“前日披览《四库全书》馆所进《宗泽集》,内将‘夷’字改写‘彝’字,‘狄’字改写‘敌’字……殊不可解。‘夷狄’二字,屡见于经书,若有心改避,转为非理,如《论语》‘夷狄之有君’,《孟子》‘东夷’‘西夷’,又岂能改易?亦何必改易!……更何所用其避讳耶?”①即使谕旨如此,文渊阁本馆臣依然从严,遇讳即改。或因文渊阁《四库全书》储在大内,为备乾隆帝不时阅览,故而把关甚严;而文津阁《四库全书》远在避暑山庄,故四库馆臣未予尽数删改。从中还可发现,同样内容,文渊阁《四库全书》的不同纂修官,取舍标准亦有不同②。明永乐内府刻《春秋集传大全》卷三十七疏文“《春秋》修讳之”,“修”,文津阁本《春秋大全》作“终”,文澜阁《春秋大全》丁抄本作“终”③,“中国基本古籍库”所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④《春秋集传大全》(见图3—左图)作“终”,《春秋胡氏传附录纂疏》作“终”。汪氏《纂疏》所引“陈氏曰”,系指宋陈傅良。陈氏《止斋先生春秋后传》作“终”。再者,“黄池之盟,不书吴晋之盟,《春秋》修讳之”下,陈傅良有“公会晋侯及吴子,虽两伯之辞,而终不以吴晋同主盟也”等语,系对前句之阐释,由此可见,“修讳之”之“修”,当作“终”,此从内证明之。且“修讳”不词,与义不通。综上,由参校本、语料源及内证诸方面来看,当作“《春秋》终讳之”。底本“修”,应据参校本改作“终”,并出校说明。疑《春秋集传大全》校点者撰写校记时,将参校本《春秋胡氏传纂疏》误写作校本“四库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库全书》的阙文问题——以《四库全书荟要》为中心的考察[J]. 江庆柏. 文献. 2017(05)
[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意伯文集》缺文成因考[J]. 张春国.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5(02)
[3]明代官修“大全”散论[J]. 曾贻芬. 史学史研究. 1996(02)
本文编号:3501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50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