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图谱镜像中的我国劳动教育研究——基于2010-2020年CNKI文献的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26 23:56
以CNKI上的173篇关于劳动教育研究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共词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绘制173篇文献所涉及的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六大领域展开:劳动价值观研究、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和职业启蒙教育研究、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高校劳动教育研究、劳动教育思想研究。未来的研究应加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合作;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劳动教育现状调查、实施策略、评价机制、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劳动教育思想等研究;加强实证研究。
【文章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2020,41(1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各期刊发文量
考虑到统计时间的关系,在进行分析时暂不将2020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纳入。如图2所示,2010-2019年我国劳动教育研究整体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十八大报告中“四个尊重”的提出、2015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出台、十九大报告中“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的提出。特别是2018-2019年论文数量陡增,并且在2019年形成了一个高峰(论文数量为93篇)。(二)高频关键词统计
将Bicomb2.0中生成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经过Excel处理成xls格式(它是一种多值关系矩阵),导入Ucinet6.0中,经过“变换—对分”操作后,转换成二值关系矩阵,再对二值关系矩阵测算其整体网络密度,得到整体网络密度(1)为0.1586。说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劳动教育研究的深度还有待加强。在网络分析中,刻画节点中心性的度量指标包括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等。其中,度中心度常用来衡量该社群中的最主要的中心人物;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该点在该社群中的控制力,若某点的中间中心度为0,意味着该点没有什么控制力,处于网络的边缘。根据劳动教育共现的多值和二值矩阵,运用Ucinet6.0中的中心度计算而得的网络中心度,见表4。其中,度中心度采用多值矩阵计算而来,中间中心度采用二值矩阵计算而来。根据表4可以发现,劳动教育、劳动、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五育并举、高校、劳动精神、劳动创造、劳动价值观等关键词的度中心度排在前10位,说明它们在该研究领域中比较重要。劳动教育、劳动、五育并举、新时代、教劳结合、时代内涵、教育、学校、劳动精神、职业教育等中间中心度排在前10位,说明它们在该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强的控制力。而中小学劳动教育、劳动素养、体力劳动、教育哲学、高职院校、身体等中间中心度为0,说明它们处于网络的边缘。为更清晰、直观地展现节点中心度的情况,在Ucinet6.0软件中对劳动教育二值矩阵采用NetDraw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网络图,见图3。在网络图中,关键词节点的大小及所处的位置表征着该领域研究热点与核心。一般来说,关键词节点越大,越位于中心,越是研究的热点与核心。根据图3可以发现,以“劳动教育”为中心,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新时代、劳动精神、劳动价值观、五育并举、学校、教劳结合、中小学、职业教育等方面,中小学劳动教育处于边缘。整个网络图是相对比较分散的,呈现出来的图谱与前面所测算的整体网络密度结果是相一致的。生成这种网络图的主要原因在于:囿于传统教育观念,我国学校教育注重智育,片面追求分数、成绩,而忽视劳动教育的发展,相关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少。根据前文对发文量的统计,2019年的发文量约占54%,其他年份都是零星产出成果。而这又跟习总书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有关,讲话中他提到了劳动精神、尊重劳动、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等,因而这些词能够处于该网络中相对中心位置。而因为中小学开展相关劳动教育的实践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不管是学校关于该课程的顶层设计还是师资队伍、课程实施方案等都缺乏深入探讨,相关的实践经验较少,导致中小学劳动教育处于网络的边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J]. 林克松,熊晴.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0(02)
[2]新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演变、特征与趋势[J]. 艾兴,李佳. 教育科学研究. 2020(01)
[3]新时代中小学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路径探索[J]. 梁晨. 教学与管理. 2019(36)
[4]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旨归[J]. 康翠萍,龚洪.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9(06)
[5]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现[J]. 尹者金. 江苏高教. 2019(11)
[6]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弱化的表现、缘由及出路[J]. 王玉廷. 当代教育科学. 2019(10)
[7]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变革的挑战与方向[J]. 欧阳修俊,谭天美. 中国教育学刊. 2019(08)
[8]教育与劳动结合可能性的教育哲学阐释[J]. 刘盼倩. 职业技术教育. 2019(19)
[9]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劳动教育思想的演进与劳动课程的变迁[J]. 赵长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10]建国70年我国劳动教育的演进脉络、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J]. 郑程月,王帅. 当代教育科学. 2019(05)
本文编号:3611358
【文章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2020,41(1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各期刊发文量
考虑到统计时间的关系,在进行分析时暂不将2020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纳入。如图2所示,2010-2019年我国劳动教育研究整体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十八大报告中“四个尊重”的提出、2015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出台、十九大报告中“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的提出。特别是2018-2019年论文数量陡增,并且在2019年形成了一个高峰(论文数量为93篇)。(二)高频关键词统计
将Bicomb2.0中生成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经过Excel处理成xls格式(它是一种多值关系矩阵),导入Ucinet6.0中,经过“变换—对分”操作后,转换成二值关系矩阵,再对二值关系矩阵测算其整体网络密度,得到整体网络密度(1)为0.1586。说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劳动教育研究的深度还有待加强。在网络分析中,刻画节点中心性的度量指标包括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等。其中,度中心度常用来衡量该社群中的最主要的中心人物;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该点在该社群中的控制力,若某点的中间中心度为0,意味着该点没有什么控制力,处于网络的边缘。根据劳动教育共现的多值和二值矩阵,运用Ucinet6.0中的中心度计算而得的网络中心度,见表4。其中,度中心度采用多值矩阵计算而来,中间中心度采用二值矩阵计算而来。根据表4可以发现,劳动教育、劳动、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五育并举、高校、劳动精神、劳动创造、劳动价值观等关键词的度中心度排在前10位,说明它们在该研究领域中比较重要。劳动教育、劳动、五育并举、新时代、教劳结合、时代内涵、教育、学校、劳动精神、职业教育等中间中心度排在前10位,说明它们在该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强的控制力。而中小学劳动教育、劳动素养、体力劳动、教育哲学、高职院校、身体等中间中心度为0,说明它们处于网络的边缘。为更清晰、直观地展现节点中心度的情况,在Ucinet6.0软件中对劳动教育二值矩阵采用NetDraw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网络图,见图3。在网络图中,关键词节点的大小及所处的位置表征着该领域研究热点与核心。一般来说,关键词节点越大,越位于中心,越是研究的热点与核心。根据图3可以发现,以“劳动教育”为中心,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新时代、劳动精神、劳动价值观、五育并举、学校、教劳结合、中小学、职业教育等方面,中小学劳动教育处于边缘。整个网络图是相对比较分散的,呈现出来的图谱与前面所测算的整体网络密度结果是相一致的。生成这种网络图的主要原因在于:囿于传统教育观念,我国学校教育注重智育,片面追求分数、成绩,而忽视劳动教育的发展,相关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少。根据前文对发文量的统计,2019年的发文量约占54%,其他年份都是零星产出成果。而这又跟习总书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有关,讲话中他提到了劳动精神、尊重劳动、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等,因而这些词能够处于该网络中相对中心位置。而因为中小学开展相关劳动教育的实践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不管是学校关于该课程的顶层设计还是师资队伍、课程实施方案等都缺乏深入探讨,相关的实践经验较少,导致中小学劳动教育处于网络的边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J]. 林克松,熊晴.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0(02)
[2]新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演变、特征与趋势[J]. 艾兴,李佳. 教育科学研究. 2020(01)
[3]新时代中小学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路径探索[J]. 梁晨. 教学与管理. 2019(36)
[4]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旨归[J]. 康翠萍,龚洪.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9(06)
[5]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现[J]. 尹者金. 江苏高教. 2019(11)
[6]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弱化的表现、缘由及出路[J]. 王玉廷. 当代教育科学. 2019(10)
[7]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变革的挑战与方向[J]. 欧阳修俊,谭天美. 中国教育学刊. 2019(08)
[8]教育与劳动结合可能性的教育哲学阐释[J]. 刘盼倩. 职业技术教育. 2019(19)
[9]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劳动教育思想的演进与劳动课程的变迁[J]. 赵长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10]建国70年我国劳动教育的演进脉络、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J]. 郑程月,王帅. 当代教育科学. 2019(05)
本文编号:3611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61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