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新唐书·艺文志》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0 07:52
  我国共七部正史载有记录了一代藏书或一代著述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分别为:《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和《清史稿·艺文志》。《新唐书·艺文志》成书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弥补《旧唐书·经籍志》的不足,因为其目的十分明确,其特点往往因此被学术界忽略。学术界对《新唐书·艺文志》研究寥寥,即使有所涉猎,大多也是侧重于与《旧唐书·经籍志》的优劣比较。本文从史志目录的内容、体例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使我国七部正史经籍志、艺文志的研究更加完备。文章主要是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唐书·艺文志》的成书背景及过程。《新唐书·艺文志》是记载有唐一代存有的文献的史志目录,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在对外交流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就著录这一时代保存书籍的史志目录而言,《新唐书·艺文志》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新唐书·艺文志》成书过程以及成书因素的分析,使我们对其研究更加深入,对我国史志目录的了解更加完备。从我国目录学史看,《新唐书·艺文志》对此前史志目录的继承与创新,对我国...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新唐书·艺文志》的成书背景及过程
    1.1 政治因素
        1.1.1 唐朝政府广求遗书、保存文献
        1.1.2 科举制度的作用
    1.2 经济因素
        1.2.1 唐朝经济发达
        1.2.2 宋朝经济相对稳定
    1.3 社会因素
        1.3.1 教育人口增加
        1.3.2 书籍数量激增
    1.4 成书直接原因
        1.4.1 为了弥补《旧唐书·艺文志》的不足
        1.4.2 北宋文人志士汇集
        1.4.3 成书经过
第2章 《新唐书·艺文志》对史志目录的继承
    2.1 对《汉书·艺文志》的继承
        2.1.1 对《汉书·艺文志》著录方法的继承
        2.1.2 对《汉书·艺文志》学术意义的继承
    2.2 对《隋书·经籍志》的继承
        2.2.1 对其四部分类法的继承
        2.2.2 对其著录体例的继承
    2.3 对《旧唐书·艺文志》的继承
        2.3.1 对其史料来源的继承
        2.3.2 对其著录体例的继承
        2.3.3 对其目录分类的继承
第3章 《新唐书·艺文志》的特点
    3.1 采用“互著”、“别裁”的方法
    3.2 四部分类体系逐渐定型
    3.3 按成书时代先后著录书籍
    3.4 注文特点鲜明
    3.5 形成推荐目录的雏形
第4章 《新唐书·艺文志》的不足
    4.1 书籍体例上的不足
        4.1.1 著录顺序不一
        4.1.2 “又”字用法有失偏颇
    4.2 书籍著录上的不足
        4.2.1 在用字方面著录不足
        4.2.2 避唐讳
        4.2.3 删除志序、大小序是恶例
    4.3 书籍收录上的不足
第5章 《新唐书·艺文志》在目录学上的贡献与地位
    5.1 对《旧唐书·经籍志》的增订与正误
        5.1.1 补《旧唐书·经籍志》的缺失书目
        5.1.2 改《旧唐书·经籍志》的著录错误
    5.2 对后世史志目录的影响
        5.2.1 对《宋史·艺文志》编纂的影响
        5.2.2 对《明史·艺文志》和《四库全书总目》的影响
        5.2.3 开始了清代补史艺文志的做法和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群书四部录》撰者“王仲丘”辨误[J]. 武秀成.  文献. 2012(04)
[2]唐代科举与史籍的编撰、流传——以《新唐书·艺文志》为考察中心[J]. 周日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3]“互著”、“别裁”起源时间考辨——读王重民先生《校雠通义通解》[J]. 李景文.  图书情报工作. 2012(07)
[4]《新唐书·艺文志》校误[J]. 赵庶洋.  古典文献研究. 2008(00)
[5]唐代的典籍生成与流布[J]. 段曹钢.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6]科举制度与隋唐五代的图书出版事业[J]. 孔正毅.  出版发行研究. 2006(12)
[7]浅探唐代藏书繁荣发展的几点行政因素[J]. 于桂林.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3(02)
[8]中国古代书目著录中的互著法和别裁法[J]. 王国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9]《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书名考误[J]. 武秀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04)
[10]从《汉志·诸子略》到《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中国学术演进历程概观[J]. 杨然.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1(05)

博士论文
[1]《隋书·经籍志》研究[D]. 杜云虹.山东大学 2012
[2]唐代佛教史籍研究[D]. 李艳.兰州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论乾嘉学者对新旧《唐书》的研究[D]. 刘涛.安徽大学 2010
[2]《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编纂思想比较研究[D]. 张海亮.河南大学 2009
[3]《新唐书》“本纪”研究[D]. 彭菊媛.吉林大学 2008
[4]《新唐书》的编纂及其学术成就[D]. 唐凤霞.安徽大学 2006
[5]《汉书·艺文志》至《宋史·艺文志》易类书目研究[D]. 戴和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01



本文编号:3618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618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