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徐氏所刻《通志堂经解》版本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1 20:16
《通志堂經解》一百四十種一千八百六十卷,輯刻於清康熙朝前期,是一部重要的經部叢書。所收經解以宋、元人著作爲主,計一百三十種,故又有《宋元經解》之名。《通志堂經解》雖以“通志堂”名編,並署納蘭成德挍訂,實爲徐乾學所輯刻,乃其出於政治等方面的原因而讓名於納蘭成德者。徐乾學,字原一,號健庵,江南崑山人。康熙九年一甲第三名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其著述有《讀禮通考》、《資治通鑒後編》、《憺園文集》等三十餘種,並曾總裁《明史》、《大清一統志》等局。又富藏書,家有傳是樓,藏書爲當時海内第一。所刻書除《通志堂經解》外,又有多種。是清初有重要影響的學者、文獻家。《通志堂經解》編刻於清初學術轉型之際,有其特定的學術背景。《經解》自康熙十二年開始刊刻,至康熙十九年主體部分完成。此後剩下的少量經解在付刻的同時,主要進行校訂工作。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之間,全部的校訂、刊刻工作得以完成。在《經解》刊刻與校勘的過程中,校訂好的經解隨時付印。《通志堂經解》規模宏大,參與其事者人數衆多。其底本來源除徐乾學傳是樓外,又有毛氏汲古閣、范氏天一閣、錢曾述古堂等多家。校勘人員除太倉顧湄外,又有嘉定張雲章、崑山徐秉義、長洲何焯等...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上篇 《通志堂經解》總論
一 引言
二 《通志堂經解》研究情況概述
三 《通志堂經解》的編刻者
(一) 《通志堂經解》題成德挍訂
(二) 徐乾學是《通志堂經解》的實際編刻者
1、徐乾學《通志堂經解序》
2、時人的相關記載
3、後人的相關辯證
4、納蘭成德的相關資料
(三) 納蘭成德與《通志堂經解》的關係
1、捐貲
2、作序
3、冠名
(四) 徐乾學述略
1、生平與著述
2、傳是樓藏書
3、徐氏家刻書
四 《通志堂經解》的刊刻
(一) 刊刻背景與動機
1、時代背景
2、刊刻動機
(二) 刊刻條件
1、資金來源
2、底本來源
3、專家校勘
4、大量刻工
(三) 編刻過程
1、所收各書的編選
2、具體刊刻過程
五 《通志堂經解》的初刻本、補刊本、翻刻本
(一) 《通志堂經解》的初刻本
1、初刻本的版式特征
2、初刻本的流布
3、書版的流傳
(二) 乾隆五十年御定補刊本
(三) 同治十二年粵東書局翻刻本
中篇 《通志堂經解》所收各書版本源流考
一 易類(39種)
二 書類(19種)
三 詩類(11種)
四 春秋類(35種)
五 禮類(12種)
六 孝經類(4種)
七 四書類(13種)
八 群經總義類(7種)
下篇 《通志堂經解》的總體特點與歷史評價
一 《通志堂經解》經學方面的特點與評價
(一) 薈萃宋元經解,擴大了經學研究的範圍
(二) 多重要、稀見的典籍
(三) 選書方面的不足
(四) 對清代經學的貢獻兼附以《經解》本爲底本的校跋本
(五) 《通志堂經解》在經部叢書編刻史上的地位
二 《通志堂經解》版本學方面的特點與評價
(一) 多以宋、元舊本爲底本
(二) 校勘未能盡善
(三) 精寫付刻,爲清寫刻本代表之一
(四) 多用作後世鈔刻影印之底本
1、《四庫全書》、《四庫全書薈要》多據以繕錄
2、用作其他刻本、鈔本、影印本底本的情況
參考書目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620887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上篇 《通志堂經解》總論
一 引言
二 《通志堂經解》研究情況概述
三 《通志堂經解》的編刻者
(一) 《通志堂經解》題成德挍訂
(二) 徐乾學是《通志堂經解》的實際編刻者
1、徐乾學《通志堂經解序》
2、時人的相關記載
3、後人的相關辯證
4、納蘭成德的相關資料
(三) 納蘭成德與《通志堂經解》的關係
1、捐貲
2、作序
3、冠名
(四) 徐乾學述略
1、生平與著述
2、傳是樓藏書
3、徐氏家刻書
四 《通志堂經解》的刊刻
(一) 刊刻背景與動機
1、時代背景
2、刊刻動機
(二) 刊刻條件
1、資金來源
2、底本來源
3、專家校勘
4、大量刻工
(三) 編刻過程
1、所收各書的編選
2、具體刊刻過程
五 《通志堂經解》的初刻本、補刊本、翻刻本
(一) 《通志堂經解》的初刻本
1、初刻本的版式特征
2、初刻本的流布
3、書版的流傳
(二) 乾隆五十年御定補刊本
(三) 同治十二年粵東書局翻刻本
中篇 《通志堂經解》所收各書版本源流考
一 易類(39種)
二 書類(19種)
三 詩類(11種)
四 春秋類(35種)
五 禮類(12種)
六 孝經類(4種)
七 四書類(13種)
八 群經總義類(7種)
下篇 《通志堂經解》的總體特點與歷史評價
一 《通志堂經解》經學方面的特點與評價
(一) 薈萃宋元經解,擴大了經學研究的範圍
(二) 多重要、稀見的典籍
(三) 選書方面的不足
(四) 對清代經學的貢獻兼附以《經解》本爲底本的校跋本
(五) 《通志堂經解》在經部叢書編刻史上的地位
二 《通志堂經解》版本學方面的特點與評價
(一) 多以宋、元舊本爲底本
(二) 校勘未能盡善
(三) 精寫付刻,爲清寫刻本代表之一
(四) 多用作後世鈔刻影印之底本
1、《四庫全書》、《四庫全書薈要》多據以繕錄
2、用作其他刻本、鈔本、影印本底本的情況
參考書目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620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620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