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尼集校注
发布时间:2022-09-30 13:33
潘尼是太康时期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但与之同被称为“两潘”之一的潘岳相比,其所受到的关注却较少。作者从这一学界的薄弱环节入手,是出于丰富这一时期的文学史内容考虑,以期对今后的深入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本文是迄今为止首次对潘尼作品进行的整理和研究。 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首先介绍了作者生平事迹,其次通过考察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归纳出潘尼作品的艺术特色,最后简要介绍作品的流传情况以及后人对潘尼的评价。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运用传统小学知识对潘尼现存诗文进行辑佚,校勘,考订与注释。第三部分为附录,包括潘尼年表,历代资料汇编以及参考文献。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作者根据现有资料对潘尼生平及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尽量做到不妄下结论,力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凡例
目录
前言
一、 诗文缘情而发,内容丰富多彩
(一) 建功明志之作
(二) 劝诤颂德之作
(三) 咏物抒怀之作
(四) 感世伤时之作
(五) 酬唱赠答之作
二、 文采高雅清丽,技艺娴美成熟
(一) 词采琳琅,流韵绮靡
(二) 铺陈用典,声韵和谐
(三) 写景细腻,状物生动
(四) 感物抒情,自然真切
三、 作品及其著录
正文
1 《乘舆箴》
2 《释奠颂》
2 《后园颂》
4 《安身论》
5 《钓赋》
6 《武库赋》
7 《苦雨赋》
8 《琉璃碗赋》
9 《瑇瑁碗赋》
10 《扇赋》
11 《石榴赋》
12 《桑树赋》
13 《芙蓉赋》
14 《鳖赋》
15 《朝菌赋》
16 《火赋》
17 《怀退赋》
18 《东武馆赋》
19 《秋菊赋》
20 《恶道赋》
21 《赠二李郎诗序》
22 《戴侍中铭》
23 《益州刺史杨恭侯碑》
24 《给事黄门侍郎潘君碑》
25 《灯箴序》
26 《潘岳碣》
27 《赠司空掾安仁》
28 《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
29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
30 《答陆士衡》
31 《答傅咸诗》
32 《皇太子集应令》
33 《皇太子社》
34 《三月三日洛水作》
35 《赠河阳诗》
36 《赠侍御史王元贶》
37 《赠长安令刘正伯》
38 《赠陇西太守张仲治》
39 《赠荥阳太守吴子仲》
40 《答杨士安》
41 《送庐弋阳景宣》
42 《逸民吟》一
43 《逸民吟》二
44 《迎大驾》
45 《释奠诗》
46 《送大将军掾卢晏》
47 《赠汲郡太守李茂彦》
48 《赠刘佐》
49 《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
50 《皇太子上巳日诗》
51 《巳日诗》
52 《无题诗》
53 《游西岳诗》
54 《长至诗》
55 《无题诗》
56 《献长安君安仁诗》
附录:
附录一 历代评论资料汇编
附录二 潘尼年表
附录三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魏晋士风及其对文风的影响[J]. 刘运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3)
[2]魏晋时期的诗性和信仰[J]. 冯尚. 汕头大学学报. 2000(01)
[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J]. 徐正英,常佩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6)
[4]魏晋风度类型论[J]. 郝跃南,刘文勇. 天府新论. 1999(04)
[5]魏晋南北朝诗人的生命意识及其成因[J]. 刘庆华. 广东社会科学. 1999(03)
[6]论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感兴意象[J]. 祝菊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6)
[7]汉末魏晋诗人的时空慨叹[J]. 田彩仙. 兰州大学学报. 1999(02)
[8]《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J]. 李建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05)
[9]试论西晋诗人的人格悲剧[J]. 李建中. 社会科学战线. 1998(02)
[10]道家思想与两晋文学[J]. 李生龙. 求索. 1997(06)
本文编号:3683645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凡例
目录
前言
一、 诗文缘情而发,内容丰富多彩
(一) 建功明志之作
(二) 劝诤颂德之作
(三) 咏物抒怀之作
(四) 感世伤时之作
(五) 酬唱赠答之作
二、 文采高雅清丽,技艺娴美成熟
(一) 词采琳琅,流韵绮靡
(二) 铺陈用典,声韵和谐
(三) 写景细腻,状物生动
(四) 感物抒情,自然真切
三、 作品及其著录
正文
1 《乘舆箴》
2 《释奠颂》
2 《后园颂》
4 《安身论》
5 《钓赋》
6 《武库赋》
7 《苦雨赋》
8 《琉璃碗赋》
9 《瑇瑁碗赋》
10 《扇赋》
11 《石榴赋》
12 《桑树赋》
13 《芙蓉赋》
14 《鳖赋》
15 《朝菌赋》
16 《火赋》
17 《怀退赋》
18 《东武馆赋》
19 《秋菊赋》
20 《恶道赋》
21 《赠二李郎诗序》
22 《戴侍中铭》
23 《益州刺史杨恭侯碑》
24 《给事黄门侍郎潘君碑》
25 《灯箴序》
26 《潘岳碣》
27 《赠司空掾安仁》
28 《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
29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
30 《答陆士衡》
31 《答傅咸诗》
32 《皇太子集应令》
33 《皇太子社》
34 《三月三日洛水作》
35 《赠河阳诗》
36 《赠侍御史王元贶》
37 《赠长安令刘正伯》
38 《赠陇西太守张仲治》
39 《赠荥阳太守吴子仲》
40 《答杨士安》
41 《送庐弋阳景宣》
42 《逸民吟》一
43 《逸民吟》二
44 《迎大驾》
45 《释奠诗》
46 《送大将军掾卢晏》
47 《赠汲郡太守李茂彦》
48 《赠刘佐》
49 《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
50 《皇太子上巳日诗》
51 《巳日诗》
52 《无题诗》
53 《游西岳诗》
54 《长至诗》
55 《无题诗》
56 《献长安君安仁诗》
附录:
附录一 历代评论资料汇编
附录二 潘尼年表
附录三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魏晋士风及其对文风的影响[J]. 刘运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3)
[2]魏晋时期的诗性和信仰[J]. 冯尚. 汕头大学学报. 2000(01)
[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J]. 徐正英,常佩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6)
[4]魏晋风度类型论[J]. 郝跃南,刘文勇. 天府新论. 1999(04)
[5]魏晋南北朝诗人的生命意识及其成因[J]. 刘庆华. 广东社会科学. 1999(03)
[6]论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感兴意象[J]. 祝菊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6)
[7]汉末魏晋诗人的时空慨叹[J]. 田彩仙. 兰州大学学报. 1999(02)
[8]《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J]. 李建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05)
[9]试论西晋诗人的人格悲剧[J]. 李建中. 社会科学战线. 1998(02)
[10]道家思想与两晋文学[J]. 李生龙. 求索. 1997(06)
本文编号:3683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68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