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图书档案论文 >

数字保存的可识别性风险检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5 22:20
  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为国家经济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在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此背景下,对数字资源的长期有效保存成为了一项基本职责。长期保存数字资源的意义就在于这些数字资源能在将来被有效利用。保存系统要保证数字资源能被长期有效使用,必须尽可能的检测和规避六个方面(可识别、持续完整、可呈现、可用、真实、可理解)的风险。本文针对数字保存在可识别性这一方面的风险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将数字保存可识别性定义为为了能够发现和检索到某个数字对象,而将该数字对象和另外其他数字对象区别出来的属性。之后,根据定义从三方面界定了与其相关的风险元数据,设计了可识别风险检测的模型和方法。本文设计的关于数字保存可识别性相关的风险型元数据共有21中,其中有8种是关于数字对象方面的(标识符元数据、存储位置元数据、对象的关系元数据、保存策略元数据、编码信息元数据、检索途径元数据、外观特征元数据、浏览工具信息元数据),6种关于保存事件方面的(去索引事件、压缩事件、加密事件、数字迁移事件、病毒检测事件、介质刷新事件),7种保存政策方面的(数字对象标识符框架元数据、数字对象的关系元数据、文...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数字保存的可识别性风险元数据
        1.3.2 数字保存的可识别风险类型
        1.3.3 数字保存的可识别性风险检测
        1.3.4 国内外研究趋势
    1.4 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2 数字保存的可识别性涵义及其风险类型
    2.1 可识别性涵义
    2.2 可识别性风险类型
3 数字保存可识别性风险型元数据
    3.1 数字对象方面的可识别性风险型元数据
    3.2 保存事件方面的可识别性风险型元数据
    3.3 保存政策方面的可识别性风险型元数据
4 数字保存的可识别性风险检测实验
    4.1 术语界定
    4.2 样本采集
    4.3 风险检测
        4.3.1 零维度检测
        4.3.2 单维度检测
        4.3.3 二维度检测
        4.3.4 三维度检测
    4.4 结果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数字保存的真实性风险检测[J]. 臧国全,崔燚,李哲.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06)
[2]数字保存的可用性风险检测[J]. 臧国全,臧弘毅,李哲.  图书馆. 2018(05)
[3]数字保存的持续完整性风险检测[J]. 臧国全,朱晓庆,李哲,金燕.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8(02)
[4]数字保存的可识别性风险检测[J]. 臧国全,周丽媛,李哲.  现代情报. 2018(03)
[5]数字保存的风险检测[J]. 臧国全,李哲.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7(06)
[6]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探讨[J]. 郭凌,于雪梅,路思,崔建,姜海岩,刘方义.  商情(财经研究). 2008(05)
[7]论数字保存[J]. 臧国全,焦克非,王志辉.  现代情报. 2007(08)
[8]高校专题数字图书馆建设简论——以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专题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例[J]. 孙晓菲.  图书馆论坛. 2007(02)
[9]保存型元数据研究[J]. 王军.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05)
[10]数字迁移风险管理[J]. 臧国全.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03)

博士论文
[1]国家层面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研究[D]. 聂云霞.武汉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数字保存的可呈现性风险检测研究[D]. 刘田.郑州大学 2018
[2]数字保存经济问题探讨[D]. 孔繁清.郑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86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686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