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相关性判据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9 05:56
相关性是情报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得到了国内外图书情报学界的普遍认同。国外的相关性研究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证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关成果可参见Saracevic(1975)、Mizzaro (1997)、Schamber(1994)以及Saracevic (2007)等完成的综述。相关性研究虽然也得到了国内学界的重视,但是只能检索到为数不多的国外研究成果的综述与介绍。鉴于此,本文开展了基于本土的面向用户的相关性判据研究以及相关性判据应用研究。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结论有: (1)相关性判据集。本文以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4个年级以及南京大学教育科学系1个年级的相关性判据文本数据为信息源,采用内容分析法解析出了包括传播特征,内容,情境,使用,系统特征,愉悦,质量,总体以及文献特征等9类相关性判据。通过频次分析发现,文献特征、质量判据以及内容判据、总体和使用占据了相关性判据的主要位置,而愉悦、情境、传播特征以及系统特征则相对没有那么重要。与Schamber(1991)以及Barry(1993)等前人研究相比,本研究拓展了面向用户的相关性判据集,提炼出了包括文献总体、文献使用以及传播特征等三个新的相关性判...
【文章页数】:2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1.4 术语定义—相关性
1.4.1 面向系统的相关性
1.4.2 面向用户的相关性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性理论研究综述
2.1.1 第一阶段的研究
2.1.2 第二阶段的研究
2.1.3 第三阶段的研究
2.2 相关性判据研究综述
2.2.1 第一阶段的研究
2.2.2 第二阶段的研究
2.2.3 第三阶段的研究
2.2.4 小结
3 相关性判据研究
3.1 研究问题
3.2 数据搜集
3.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3.2.2 数据搜集的基本要求
3.2.3 数据搜集方法
3.2.4 数据搜集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3.3 数据分析方法
3.3.1 内容分析法
3.3.2 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3.4 相关性分析结果
3.4.1 数据特征
3.4.2 数据集
3.4.3 数据分析过程
3.5 相关性判据
3.5.1 文献特征的相关性判据
3.5.2 内容特征的相关性判据
3.5.3 质量类别相关性判据
3.5.4 总体类别相关性判据
3.5.5 使用相关性判据
3.5.6 系统特征相关性判据
3.5.7 传播特征相关性判据
3.5.8 情境相关性判据
3.5.9 愉悦相关性判据
3.6 相关性判据—性别与任务复杂度分析
3.6.1 检验方法
3.6.2 大类相关性判据
3.6.3 子类别相关性判据分析
3.7 小结
3.7.1 相关性判据小结
3.7.2 影响相关性判断的文献特征小结
3.7.3 相关性判断的任务复杂性与性别分析
4 相关性判据应用研究—建模与问卷设计
4.1 引言
4.2 学术信息检索系统调研
4.2.1 调查对象
4.2.2 调查内容
4.2.3 调查结果
4.3 模型建构
4.3.1 VAM与TEDS模型
4.3.2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4.3.3 面向相关性判据的学术信息检索系统成功模型
4.3.4 研究假设
4.4 问卷设计
4.4.1 问卷第一部分
4.4.2 问卷第二部分
4.4.3 问卷第三部分
4.5 问卷前测
4.6 研究对象
4.7 描述性统计分析
4.7.1 缺失值的处理
4.7.2 描述性分析结果
5 相关性判据应用研究—分析结果
5.1 数据分析方法
5.2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效度
5.2.1 检索系统的浏览功能
5.2.2 检索结果显示
5.2.3 检索系统的导航功能
5.2.4 检索结果的排序功能
5.2.5 检索结果的标记功能
5.2.6 检索结果的分类/分组功能
5.2.7 查询扩展功能
5.2.8 检索方式选择
5.2.9 检索字段与限定条件选择
5.2.10 检索技术选择
5.2.11 相关反馈功能
5.2.12 检索结果输出
5.2.13 交互性
5.2.14 个性化服务
5.2.15 帮助服务
5.2.16 激励机制
5.2.17 链接功能
5.2.18 存取方式
5.2.19 问卷第一部分
5.2.20 问卷第二部分外生潜变量
5.2.21 问卷第二部分内生潜变量
5.2.22 信息质量
5.2.23 自适应性
5.2.24 易用认知
5.2.25 选择性
5.2.26 系统性能认知
5.2.27 情感认知
5.2.28 系统质量
5.2.29 服务质量
5.2.30 满意度
5.3 信度分析
5.3.1 问卷第一部分
5.3.2 问卷第二部分的外生潜变量
5.3.3 问卷第二部分的内生潜变量
5.4 验证性因子分析
5.4.1 收敛效度
5.4.2 区分效度
5.5 结构方程分析
5.5.1 测量模型的拟合标准
5.5.2 结构模型的拟合标准
5.5.3 研究假设的结果解释
6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6.1 研究结论
6.1.1 选择性的影响因素
6.1.2 系统效能的影响因素
6.1.3 自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6.1.4 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
6.1.5 情感认知的影响因素
6.1.6 易用认知的影响因素
6.1.7 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
6.1.8 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
6.1.9 系统质量的影响因素
6.1.10 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6.1.11 使用意图的影响因素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6.2.1 多视角的相关性排序方案
6.2.2 检索系统的界面改进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A 编码模式
附录B 学生作业
附录C 作业示例
附录D 调查问卷
附录E 第一轮相关性因素分析结果
附录F 学生提到的相关性判据的类别数和引用数
致谢
本文编号:3914600
【文章页数】:2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1.4 术语定义—相关性
1.4.1 面向系统的相关性
1.4.2 面向用户的相关性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性理论研究综述
2.1.1 第一阶段的研究
2.1.2 第二阶段的研究
2.1.3 第三阶段的研究
2.2 相关性判据研究综述
2.2.1 第一阶段的研究
2.2.2 第二阶段的研究
2.2.3 第三阶段的研究
2.2.4 小结
3 相关性判据研究
3.1 研究问题
3.2 数据搜集
3.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3.2.2 数据搜集的基本要求
3.2.3 数据搜集方法
3.2.4 数据搜集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3.3 数据分析方法
3.3.1 内容分析法
3.3.2 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3.4 相关性分析结果
3.4.1 数据特征
3.4.2 数据集
3.4.3 数据分析过程
3.5 相关性判据
3.5.1 文献特征的相关性判据
3.5.2 内容特征的相关性判据
3.5.3 质量类别相关性判据
3.5.4 总体类别相关性判据
3.5.5 使用相关性判据
3.5.6 系统特征相关性判据
3.5.7 传播特征相关性判据
3.5.8 情境相关性判据
3.5.9 愉悦相关性判据
3.6 相关性判据—性别与任务复杂度分析
3.6.1 检验方法
3.6.2 大类相关性判据
3.6.3 子类别相关性判据分析
3.7 小结
3.7.1 相关性判据小结
3.7.2 影响相关性判断的文献特征小结
3.7.3 相关性判断的任务复杂性与性别分析
4 相关性判据应用研究—建模与问卷设计
4.1 引言
4.2 学术信息检索系统调研
4.2.1 调查对象
4.2.2 调查内容
4.2.3 调查结果
4.3 模型建构
4.3.1 VAM与TEDS模型
4.3.2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4.3.3 面向相关性判据的学术信息检索系统成功模型
4.3.4 研究假设
4.4 问卷设计
4.4.1 问卷第一部分
4.4.2 问卷第二部分
4.4.3 问卷第三部分
4.5 问卷前测
4.6 研究对象
4.7 描述性统计分析
4.7.1 缺失值的处理
4.7.2 描述性分析结果
5 相关性判据应用研究—分析结果
5.1 数据分析方法
5.2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效度
5.2.1 检索系统的浏览功能
5.2.2 检索结果显示
5.2.3 检索系统的导航功能
5.2.4 检索结果的排序功能
5.2.5 检索结果的标记功能
5.2.6 检索结果的分类/分组功能
5.2.7 查询扩展功能
5.2.8 检索方式选择
5.2.9 检索字段与限定条件选择
5.2.10 检索技术选择
5.2.11 相关反馈功能
5.2.12 检索结果输出
5.2.13 交互性
5.2.14 个性化服务
5.2.15 帮助服务
5.2.16 激励机制
5.2.17 链接功能
5.2.18 存取方式
5.2.19 问卷第一部分
5.2.20 问卷第二部分外生潜变量
5.2.21 问卷第二部分内生潜变量
5.2.22 信息质量
5.2.23 自适应性
5.2.24 易用认知
5.2.25 选择性
5.2.26 系统性能认知
5.2.27 情感认知
5.2.28 系统质量
5.2.29 服务质量
5.2.30 满意度
5.3 信度分析
5.3.1 问卷第一部分
5.3.2 问卷第二部分的外生潜变量
5.3.3 问卷第二部分的内生潜变量
5.4 验证性因子分析
5.4.1 收敛效度
5.4.2 区分效度
5.5 结构方程分析
5.5.1 测量模型的拟合标准
5.5.2 结构模型的拟合标准
5.5.3 研究假设的结果解释
6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6.1 研究结论
6.1.1 选择性的影响因素
6.1.2 系统效能的影响因素
6.1.3 自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6.1.4 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
6.1.5 情感认知的影响因素
6.1.6 易用认知的影响因素
6.1.7 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
6.1.8 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
6.1.9 系统质量的影响因素
6.1.10 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6.1.11 使用意图的影响因素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6.2.1 多视角的相关性排序方案
6.2.2 检索系统的界面改进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A 编码模式
附录B 学生作业
附录C 作业示例
附录D 调查问卷
附录E 第一轮相关性因素分析结果
附录F 学生提到的相关性判据的类别数和引用数
致谢
本文编号:3914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tushudanganlunwen/391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