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外语文化论文 >

探析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况、不足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4-08-18 21:13

1.教学管理体系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缺乏科学的、统一的教学管理体系。一直以来,高职高专都比较偏重专业课程的教授与学习,因此按照专业设置分班,而这种分班形式给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1)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专业班的人数一般都在15人以上,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对每一位学生听说读写译中任何一项训练都是不可能的。
(2)专业班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不利于统一的英语教学。针对这一情况,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实行分层精简教学管理模式,即在学生入学时教务部门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摸底考试,然后以系为单位按照成绩让学生进入相对应的英语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每班的人数尽量不超过30人。课时安排方面,初级班可以上三个学期,中级班上两个学期,高级版上一个学期(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上英语选修课)。不同层次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材。这就可以因材施教,避免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而一般学生“提不高”的情况。

2.教材资源方面

据调查,几乎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教材的使用、英语课程的安排都千篇一律,这根本就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高职高专院校就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不同专业的学生就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虽然现在大学英语的教材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品种上都丰富了很多,但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可选择性的语言样本几乎没有。面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适当地丰富教材的内容与种类。英语教材既应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又应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供最佳的语言样本和一系列有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更应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可选择性的语言模板。也就是说教材的编写更应突出个性,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应编写相应的不同版本的教材,也可以利用新的教育技术,推广使用网络教材。

3.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由于目前高等院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英语四级考试是衡量全国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因此很多大学英语老师仍旧传承了高中时代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把大学英语的课堂变成了教授单词、语法以及讲授习题、纠正错误的演练场。而这种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不但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且整个课堂枯燥无味、千篇一律,从而不自觉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哑巴英语”也成了见怪不怪的结果。这种轻英语应用能力重考试通过率,轻素质重名利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就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在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应该随之改变,才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用人才。而如今的社会经济形势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以素质教育为主,更高层次地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走向英语实际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争取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做到这些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任务型团队教学模式+交际法”。就是让“学生讲学生解学生自己去探索”。老师的作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引导、辅助、挖掘学生的智力、潜力和学习力。明确一点讲,即把课本的单元、课文、词汇、语法、习题等都变成学习任务,让学生组成三人一个小组(英语基础好的和差的相互搭配),分工 负 责,互助合作,把认领的单元先学几遍,有针对性地在图书馆、杂志、网站等搜索相关得资料,通过设计、筛选、组织制作成学习作品带到课堂与全班分享。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指导、引导、监控、评价、建议、鼓励、发现等作用,而且是前前后后即场即时全程参与护航。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课堂不再是“独角戏”,不再枯燥无味。学生则在自愿自由的环境下英语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4 教学环境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就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多维的语言教学环境。而现在很多的高职高专院校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以外,与英语相关的第二课堂几乎没有。鉴于大学英语课堂听说训练不足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优化多种途径的语言输入。学校可以多设置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增加课堂趣味性;多开设和英语相关的选修课,如旅游英语、陶瓷英语、计算机英语等,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多请些外教来授课,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协助下,定期举办各种与英语相关的活动,比如说“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比赛”、“英语广播”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接触英语使用英语的机会。



本文编号:2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guoyuyanwenhua/2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5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