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供给生态建构
发布时间:2021-09-05 01:28
新文科建设明确大学英语在新时代中的教学使命。文章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运用生态位原理和花盆效应原理对当下大学英语课堂供给生态进行研究,发现以下问题:一是供给生态中的生态因子存在生态错位现象;二是现有供给生态易产生"花盆效应"。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应明确各生态因子的生态位与打破封闭的生态循环能建构有序运作且动态平衡的大学英语课堂供给生态,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
【文章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34(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教育生态视域下良性课堂供给生态结构图
教师作为生态主体,在英语课堂中应扮演知识传授者与引导者角色,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供给来源,提供多样化的给养传输渠道,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步发现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理解与运用知识,以此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但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在6550名受访者中,分别有1802名和3272名学生认为其英语水平较之入学前基本没有提高或有些下滑。调查其原因,49.26%的学生认为现阶段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对英语课程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英语能力没有明确的认识,课堂教学习惯于只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以及翻译能力。与此相反,对学生最希望提高的英语听说能力相对忽视,造成课堂教学与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另19.06%的学生认为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欠妥。如图2所示,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以书本为主,采用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讲解课本成为知识传送的主要途径,遵循“知识从书中来———在书中理解知识”的模式,这造成课堂给养来源渠道与给养传输方式单一化,不利于建构开放性与有效性的知识传递模式。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授课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通常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以较为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这容易造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学生之间也相对缺乏交流与合作,不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可见,在现阶段大学英语课堂供给生态中,教师的生态位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教师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教学环境作为大学英语课堂供给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学生提供物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精神环境等。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2.3%的学生对现阶段使用的英语课程教材感到基本满意,认为目前的教材对提高英语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在应试技能与读写能力上。另37.7%的学生感到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具体表现为一些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注重对学生读写能力与翻译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听说能力的训练,教材整体实用性不强,造成所传授的知识与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英语听说能力等实用型英语技能学习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在课程考核方面,该校建立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并注重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但根据调查数据,在部分英语课程中,终结性评价的实施存在不足,期中和期末的课程考试以考察书本知识为主,语法、词汇及相关的阅读写作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造成课程考试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综合考察效度不高,这反映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依然存在[5]。现阶段,大学英语四六级在大学生英语学习期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关乎能否学习高级英语课程、保研、考研以及就业。应试型教学与学习的动机影响教学内容与考察内容的选定。由此可见,目前教学环境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未有效发挥其所处生态位中相应的生态功能。
本文编号:3384401
【文章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34(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教育生态视域下良性课堂供给生态结构图
教师作为生态主体,在英语课堂中应扮演知识传授者与引导者角色,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供给来源,提供多样化的给养传输渠道,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步发现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理解与运用知识,以此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但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在6550名受访者中,分别有1802名和3272名学生认为其英语水平较之入学前基本没有提高或有些下滑。调查其原因,49.26%的学生认为现阶段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对英语课程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英语能力没有明确的认识,课堂教学习惯于只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以及翻译能力。与此相反,对学生最希望提高的英语听说能力相对忽视,造成课堂教学与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另19.06%的学生认为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欠妥。如图2所示,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以书本为主,采用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讲解课本成为知识传送的主要途径,遵循“知识从书中来———在书中理解知识”的模式,这造成课堂给养来源渠道与给养传输方式单一化,不利于建构开放性与有效性的知识传递模式。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授课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通常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以较为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这容易造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学生之间也相对缺乏交流与合作,不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可见,在现阶段大学英语课堂供给生态中,教师的生态位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教师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教学环境作为大学英语课堂供给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学生提供物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精神环境等。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2.3%的学生对现阶段使用的英语课程教材感到基本满意,认为目前的教材对提高英语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在应试技能与读写能力上。另37.7%的学生感到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具体表现为一些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注重对学生读写能力与翻译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听说能力的训练,教材整体实用性不强,造成所传授的知识与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英语听说能力等实用型英语技能学习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在课程考核方面,该校建立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并注重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但根据调查数据,在部分英语课程中,终结性评价的实施存在不足,期中和期末的课程考试以考察书本知识为主,语法、词汇及相关的阅读写作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造成课程考试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综合考察效度不高,这反映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依然存在[5]。现阶段,大学英语四六级在大学生英语学习期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关乎能否学习高级英语课程、保研、考研以及就业。应试型教学与学习的动机影响教学内容与考察内容的选定。由此可见,目前教学环境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未有效发挥其所处生态位中相应的生态功能。
本文编号:3384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guoyuyanwenhua/3384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