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二语动机自我、歧义容忍度和交际意愿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1 00:37
本研究基于365名受试的问卷调查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二语自我、歧义容忍度和交际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二语自我系统中,理想二语自我和学习经历对交际意愿有着正向的预测力;应该二语自我对交际意愿却有着负向的预测力。歧义容忍度在二语自我与交际意愿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2)受中国英语教学过分关注语言表达准确性的影响,渴望熟练掌握二语的理想二语自我学习者和把学好二语当成是一种责任或义务的应该二语自我学习者都有着较低的歧义容忍度。(3)二语学习者的歧义容忍度越低,交际意愿也越低。研究建议指出,如果能帮助学习者构建积极的二语自我愿景、适当提高其歧义容忍度,将有助于激发其二语交际意愿。
【文章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最终模型和标准化的路径系数
根据相关文献和我们的假设,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学习经历、歧义容忍度和交际意愿5个潜变量的假设模型。这5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9条假设因果路径均用单向箭头表示。对从理想二语自我和学习经历到交际意愿的两条正向路径解释是:理想二语自我的学习者会通过主观努力(如主动用英语进行交际)来减小或消除理想二语自我与现实二语自我之间的差距;同样,良好的学习体验能激发学习者二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假设已得到充分的实证支持(如Csizér&Kormos,2009;Taguchi et al.,2009;M uhammad et al.,2013;韦晓保,2013;2014)。然而,基于已有的研究文献(Papi,2010;刘珍等,2012;Kormos et al.,2011;韦晓保,2013),我们尚不能对应该二语自我到交际意愿的路径走向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从理想二语自我和应该二语自我到歧义容忍度正方向路径基于这样的假设:为能达到熟练使用二语的理想二语学习者以及为能得到他人认可的应该二语自我学习者可能都会在口语表达上力求做到准确清晰,因而对歧义的容忍度会比较低。至于学习经历会对歧义容忍度产生什么影响,我们现在还不能做出确切的假设。最后,我们知道,运用二语交流需要一定的冒险精神、应变力,甚至创造力。由于歧义容忍度是二语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这一充满歧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应变力、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张素敏,2012)。因此,我们推断,二语学习者的歧义容忍度越高,就越敢大胆尝试、开口交流,交际意愿也就越强;相反,二语学习者的歧义容忍度越低,交际意愿也会越弱(Ashouri&Fotovatnia,2010)。
本文编号:3416929
【文章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最终模型和标准化的路径系数
根据相关文献和我们的假设,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学习经历、歧义容忍度和交际意愿5个潜变量的假设模型。这5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9条假设因果路径均用单向箭头表示。对从理想二语自我和学习经历到交际意愿的两条正向路径解释是:理想二语自我的学习者会通过主观努力(如主动用英语进行交际)来减小或消除理想二语自我与现实二语自我之间的差距;同样,良好的学习体验能激发学习者二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假设已得到充分的实证支持(如Csizér&Kormos,2009;Taguchi et al.,2009;M uhammad et al.,2013;韦晓保,2013;2014)。然而,基于已有的研究文献(Papi,2010;刘珍等,2012;Kormos et al.,2011;韦晓保,2013),我们尚不能对应该二语自我到交际意愿的路径走向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从理想二语自我和应该二语自我到歧义容忍度正方向路径基于这样的假设:为能达到熟练使用二语的理想二语学习者以及为能得到他人认可的应该二语自我学习者可能都会在口语表达上力求做到准确清晰,因而对歧义的容忍度会比较低。至于学习经历会对歧义容忍度产生什么影响,我们现在还不能做出确切的假设。最后,我们知道,运用二语交流需要一定的冒险精神、应变力,甚至创造力。由于歧义容忍度是二语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这一充满歧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应变力、创造力和冒险精神(张素敏,2012)。因此,我们推断,二语学习者的歧义容忍度越高,就越敢大胆尝试、开口交流,交际意愿也就越强;相反,二语学习者的歧义容忍度越低,交际意愿也会越弱(Ashouri&Fotovatnia,2010)。
本文编号:3416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guoyuyanwenhua/341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