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隐喻化认知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9 17:37
在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研究中,状态域隐喻化认知的共性反映了其普遍性,同时状态域的隐喻化认知差异也体现了其民族文化性等特征。从认知角度出发,选取英汉空间词"上、下、前、后、内/里/中、外、高、低、左、右"等状态隐喻表达为主要对象对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英汉语言中具体的空间概念都能被映射到抽象的状态概念上,即从空间域映射到状态域,喻指事物和人的状态,表明在英汉语言中状态域的空间隐喻化认知存在着相似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性。英汉空间状态域隐喻化认知的对比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语言和文化认知等方面的理解。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基础
二、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隐喻化认知 对比研究
(一)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隐喻化认知的 相似性
1.英汉“上、下”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2.英汉“前、后”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第一,先进和未来为前,落后和往事为后。
第二,公开状态为前,非公开的状态为后。
第三,外向、大胆和开朗的在前,内向、害羞的在后。
3.英汉“内/里/中、外”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4.英汉“高、低”空间概念的隐喻化认知状态
第一,用高(high)、低(low)来反映事物的质量状态。
第二,用“高(high)、低(low)”来反映人的品质和道德状态。
第三,用“高(high)、低(low)”来反映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5.英汉“左、右”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第一,用“左(left)、右(right)”来喻指思想的革命和进步状态。
第二,用“左(left)”来喻指不同于常规,异于常理的状态。
(二)英汉状态空间隐喻化认知的差异性
1.英汉“上、下”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2.英汉“内、外”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第一,英语的“in,out”可用于映射事件状态的抽象域,但在汉语里没有。
第二,英语的“in,out”可用于描述人的视觉、听觉及触觉等感官状态。
3.英汉“左、右”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第一,“左、右”喻指偏离状态。
第二,“左、右”喻指关系的亲疏、远近状态。
4.英语“at, on, under”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三、英汉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的 异同原因
(一)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隐喻认知相似性 原因
(二)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隐喻认知差异性 原因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隐喻的英汉对比及翻译——以“上/下”和“up/down”为例[J]. 彭丽娜.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8)
[2]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J]. 陈朗. 外语学刊. 2010(05)
[3]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 蓝纯.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04)
博士论文
[1]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 陈家旭.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汉英“前后”空间隐喻对比研究[D]. 刘营.大连理工大学 2010
[2]汉英语空间隐喻的对比分析[D]. 冯桂玲.云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15077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基础
二、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隐喻化认知 对比研究
(一)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隐喻化认知的 相似性
1.英汉“上、下”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2.英汉“前、后”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第一,先进和未来为前,落后和往事为后。
第二,公开状态为前,非公开的状态为后。
第三,外向、大胆和开朗的在前,内向、害羞的在后。
3.英汉“内/里/中、外”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4.英汉“高、低”空间概念的隐喻化认知状态
第一,用高(high)、低(low)来反映事物的质量状态。
第二,用“高(high)、低(low)”来反映人的品质和道德状态。
第三,用“高(high)、低(low)”来反映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5.英汉“左、右”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第一,用“左(left)、右(right)”来喻指思想的革命和进步状态。
第二,用“左(left)”来喻指不同于常规,异于常理的状态。
(二)英汉状态空间隐喻化认知的差异性
1.英汉“上、下”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2.英汉“内、外”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第一,英语的“in,out”可用于映射事件状态的抽象域,但在汉语里没有。
第二,英语的“in,out”可用于描述人的视觉、听觉及触觉等感官状态。
3.英汉“左、右”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第一,“左、右”喻指偏离状态。
第二,“左、右”喻指关系的亲疏、远近状态。
4.英语“at, on, under”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
三、英汉空间概念的状态域隐喻认知的 异同原因
(一)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隐喻认知相似性 原因
(二)英汉空间概念状态域的隐喻认知差异性 原因
四、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隐喻的英汉对比及翻译——以“上/下”和“up/down”为例[J]. 彭丽娜.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8)
[2]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J]. 陈朗. 外语学刊. 2010(05)
[3]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 蓝纯.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04)
博士论文
[1]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 陈家旭.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汉英“前后”空间隐喻对比研究[D]. 刘营.大连理工大学 2010
[2]汉英语空间隐喻的对比分析[D]. 冯桂玲.云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15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waiguoyuyanwenhua/371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