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存流量视角下的SNA与MFS协调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金融存流量视角下的SNA与MFS协调性研究
【摘要】:宏观经济核算体系是开展宏观经济分析、进行宏观管理、实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和核算方法的更新,反映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也经历了1968、1993、2008多个版本的更新,并逐渐依靠其核算范围的广泛性和全面性成为宏观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体系。SNA中的核算概念、核算方法和核算原则这三个方面为其他宏观核算体系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政府财政统计(GFS)、国际收支统计(BOP)以及货币与金融统计(MFS)分别针对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财政、国际收支以及货币与金融统计进行较为细致的核算,成为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有效补充,从不同角度为本国政府管理部门进行经济分析、评估和管理经济活动提供统计信息资料。金融危机频发使得全球各个国家意识到国际金融数据交流的必要性,也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意识到必须尽快建立一套货币与金融统计核算体系。1996年,IMF推出了GDDS和SDDS两套统计报送系统,在此基础上,IMF于2000年推出了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MFSM),2000MFSM的出版为各国建立和健全货币与金融统计、有效地组织金融计量与分析、加强金融管理和金融国际比较提供了国际标准,但其作为制度性手册,并未涉及到货币与金融统计数据的编制方法等内容;于是在2008年,IMF推出了货币与金融统计数据编制指南(2008MFSCG),详细说明了货币与金融统计数据的编制原则,方法等内容;随着国际间经济交流活动的增加和金融新形式的不断出现,IMF在2015年将2000MFSM和2008MFSCG加以整合并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出版了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和编制指南(2015MFSMCG),这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版本。SNA作为宏观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体系,诸多其他宏观经济核算体系都要随其版本更新随之做出调整。对比这两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是反映整体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核算体系,而货币与金融核算体系(MFS)则主要考虑的国民经济中的资金流动情况,两套体系目的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在核算范围上的不同,SNA涉及到国民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而MFS则仅涉及到资金流动情况,但两者均包括了金融流量和存量数据的核算内容;且两者在核算概念,核算方法和核算原则这三个方面又保持了一致。除此以外,金融危机后,联合国以及IMF一致倡导数据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特别是关于金融活动数据核算方面的协调一致。同时,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其研究角度更多的是基于SNA与MFS自身的版本变化进行研究,并未涉及到双方的协调一致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对2008SNA和2015MFSMCG协调性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2015MFSMCG金融流量和存量统计框架向2008SNA中相关账户的转换方法。本文首先以宏观经济统计核算的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为出发点,在第二章中研究了2008SNA和2015MFSMCG的核算对象、核算内容、账户体系和核算框架。其次,以规范研究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第三章中介绍了2008SNA和2015MFSMCG在机构单位部门分类中的区别和联系,包括非金融公司、金融公司、一般政府部门及其子部门、住户部门及其子部门、为住户部门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特别是2015MFSMCG关于金融性公司的进一步分类;在第四章中介绍了2008SNA和2015MFSMCG在金融资产分类中的区别和联系,主要包括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等九大类金融资产,并对2015MFSMCG中关于金融资产的细分类别和核算方法进行了叙述;在第五章中首先介绍了2008SNA的基本框架体系以及2008SNA框架体系中与货币和金融统计相关的账户,包括金融账户、重估账户、资产数量的其他变化账户和资产负债表,随后介绍了2015MFSMCG的基本框架体系,包括货币统计和金融统计。货币统计分为两个层级,资产负债表和由资产负债表编制而成的概览;金融统计分为二维金融统计和三维金融统计。第六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在分析2008SNA和2015MFSMCG在核算目的、核算体系、核算主体、核算内容异同点的基础上,构建2015MFSMCG往2008SNA的框架转换体系。第七章为结论,本章总结了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分析了研究了局限性并指出了未来货币与金融统计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在基于对2008SNA和2015MFSMCG关于金融存流量核算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与货币和金融统计的研究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研究的2008SNA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最新版本,而且本文中所研究的2015MFSMCG是货币基金组织与今年8月份发布的2015讨论稿。因此,本文构建的2015MFSMCG往2008SNA的框架转换体系充实了对于MFSCG和2008SNA的相关学术研究。2.本文通过对比这两个体系在机构单位分类以及金融资产和负债分类上的不同构建创新性地构建了由2015MFSCG往2008SNA的转换体系。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 货币与金融统计 框架衔接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22.33;F8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19
- 一、研究背景11-12
- 二、文献综述12-13
-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框架13-15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15-16
- 五、本文创新点与不足16-19
- 第二章 宏观经济核算体系的逻辑结构19-25
- 一、宏观经济的循环流程19
- 二、宏观经济核算的对象19-20
- 三、宏观经济核算体系的核算原则和方法20-22
- 四、2008SNA和 2015MFSMCG的逻辑结构22-25
- 第三章 2008SNA与 2015MFSMCG机构单位分类的区别和联系25-35
- 一、机构单位的定义25-26
- 二、机构部门的分类26-35
- (一)SNA与MFSMCG中机构部门的分类27-29
- (二)2015MFSMCG对金融公司的进一步分类29-35
- 第四章 2008SNA与 2015MFSMCG金融资产分类的区别与联系35-45
- 一、金融资产定义35
- 二、2008SNA与 2015MFSMCG中金融资产的分类35-45
- (一)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36
- (二)通货和存款36-37
- (三)债务性证券37-38
- (四)贷款38
- (五)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38-39
- (六)保险,,养老金和标准化担保计划39-40
- (七)标准化担保代偿准备金40-41
- (八)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41-42
- (九)其他应收/应付款42-45
- 第五章 2008SNA与 2015MFSMCG关于金融存流量的核算框架比较45-65
- 一、2008SNA框架分析45-51
- (一)金融账户46-48
- (二)资产其他变化账户48-51
- (三)资产负债表51
- 二、2015MFSMCG框架分析51-65
- (一)货币统计框架52-61
- (二)金融统计框架61-65
- 第六章 2015MFSMCG与 2008SNA的协调一致65-73
- 一、2015MFSMCG的货币统计框架转化为 2008SNA中对应账户65-70
- 二、2015MFSMCG的金融统计框架转换为 2008SNA中对应账户70-73
- 第七章 结论73-75
- 一、研究结论73
- 二、研究局限73-74
- 三、未来方向74-75
- 参考文献75-77
- 附录77-93
- 致谢93-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洪;提高金融信息效应之浅见[J];福建金融;2000年06期
2 ;坚持“六个强化”努力创建金融信息安全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06期
3 王伟;;第四届金融专委会暨金融信息分会成立[J];金融电子化;2007年08期
4 郭东来;;金融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J];西部金融;2008年10期
5 本刊编辑部;;央行:要求做好金融信息安全工作[J];金融科技时代;2011年03期
6 ;辅助主干交易系统 提供专业增值服务 中汇亿达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业[J];中国货币市场;2011年05期
7 ;海外金融信息[J];中国金融;1993年09期
8 谢康;;国际金融信息的发展与构成[J];国际金融;1994年07期
9 曾罩稳;如何当好金融信息员[J];广东金融;1995年03期
10 房长江;对高层次金融信息及其开发的几点认识[J];新疆金融;199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彦;;金融信息及其开发[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赵信;郭艳琴;;银行要以金融服务创新取胜[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3 李宏伟;徐明爽;;引导舆论支持金融改革[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4 王超;李楠;李欣丽;梁循;;文本倾向性分析用于金融市场波动率与金融信息相互关系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梁循;杨健;陈华;曾月卿;;互联网金融信息搜索[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孙自公;刘郭成;;搞好金融信息工作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7 马经;;集思广益改善金融生态 群策群力做强广东金融[A];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广东金融强省建设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周玉梅;;现代金融改革与人格问题初探[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蔡津津;郜新鑫;付建俐;;基于业务元数据标准化的金融财经数据仓库及服务系统架构探讨[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2年学术年会、五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人才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丁大益;王元清;马冬霞;杨春霞;朱伟亮;王磊;刘跃伟;;国家金融信息大厦超高层钢结构的设计与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文绩;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上海总部在浦东挂牌[N];上海金融报;2008年
2 李健(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金融信息:银行竞争的焦点[N];发展导报;2001年
3 贾壮;以准确信息筑牢“金融信心”[N];人民日报;2013年
4 吉林省通化县人民银行 郑红卫 通化市新岭社区律师事务所 程文华;保护个人金融信息需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N];上海证券报;2014年
5 闽 靖;最大金融中心之争 北京能否超上海[N];证券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赵晓强;金融街:全球影响力加大[N];经济日报;2005年
7 谭媛媛 盛枫;浅谈金融消费者的权利[N];金融时报;2004年
8 王晓然 邓琳 任思强;北京区长们的金融新构想[N];北京商报;2006年
9 杜秀平 高辉;金融街每天过手100亿[N];北京商报;2006年
10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朱桂芳;广东建设金融强省确立总体目标[N];南方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建威;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李国红;集团公司金融管控及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成丽敏;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金融稳定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陶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排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梁智勇;全球化背景下通讯社在金融交易服务平台的博弈[D];复旦大学;2009年
6 陶颜;金融服务模块化创新:过程机理与创新绩效[D];浙江大学;2011年
7 秦国文;进化金融及中国股市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张世洁;金融衍生工具法律问题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戴硕;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10 宋君卿;中国银行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娴君;上海自贸区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邸紫琪;基于风险管理的互联网金融的内部控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周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林伟斌;中国金融业行为监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侯鹏;张家口商业银行“惠众”金融服务开展计划[D];河北金融学院;2015年
6 杨帆;金融素养测度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7 窦丽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与效应[D];山东大学;2015年
8 白禹扬;城市金融服务业集聚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杨建新;在互联网金融大发展形势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马妍娇;京津冀金融资源集聚的空间辐射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09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00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