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地权、租佃、市场:传统农村社会向富动力分析——以清末民初江西寻乌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21 06:03

  本文关键词:地权、租佃、市场:传统农村社会向富动力分析——以清末民初江西寻乌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传统农村社会 地权 租佃 市场 向富动力


【摘要】:已有的中国现代史与中共党史研究,大都将清末民初赣闽边(即原中央苏区)传统农村社会定义为:地权高度集中于少数地富;地租比率奇高;土地租佃制是最残酷的"封建剥削",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然而,研读毛泽东《寻乌调查》及赣闽边相关史料,毛泽东视之为清末民初该地区最具典型性的寻乌农村则是:土地占有并非高度集中而处于动态流转之中;地租率明显低于普遍认定的比率且为租佃博弈的双赢选择;土地租佃制是为当时配置农村生产要素的择优机制;总体呈现的是地权、租佃制与市场的结合及其传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向富动力,驱动着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前行与悄然的现代转型。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
【关键词】传统农村社会 地权 租佃 市场 向富动力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家庭农场发展机制优化研究”(13BJY093)
【分类号】:F329;K25
【正文快照】: 一、绪论在传统的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视野下,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即原中央苏区,文中简称“赣闽边”)农村经济社会状况多被描述为:“土地高度集中于少数地富”(陈荣华和何友良,1992),[1]149-150土地租佃的地租率普遍较高(孔永松,1987;余伯流,1995;何友良,1996;李小平,1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成贵;传统农村社会宗法制度的理性审视[J];民俗研究;1994年01期

2 赵冈;传统农村社会的地权分散过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文主要执笔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党国英;党的和谐社会理论为农村发展指引方向[N];学习时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慧;村民自发提供公共产品的合作逻辑[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1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071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d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