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2009年
本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2009年
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
李曦辉
【摘要】: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我们将运用科学发展观,结合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我国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分类号】:F124
【正文快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我们将运用科学发展观,结合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我国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一、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乃武,周端明;区位选择、地区差距与区域经济分割[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2期
2 王桂新 ,魏星 ,沈建法;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关系之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徐现祥,舒元;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中国地区双峰趋同[J];世界经济;2005年01期
4 徐维祥,彭霞,张荣;跨区域群体投资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2期
5 范祚军,洪菲;统一货币政策框架下区域性金融调控机制构想——基于广西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6 孙红玲,刘长庚;论中国经济区的横向划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吴元其;防治非典与行政理念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主流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孙金华,张国富;邓小平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孙显元;;创新中的思维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操申斌;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黄伟,王维宇;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道德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胡昂;辩证地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合敏;;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论邓小平关于干部队伍“四化”标准的思想[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5年
2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学东;;维护公平是政府的职责[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朱佳木;;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A];学习陈云党建思想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民生;;掌握唯物辩证法 提高选人用人工作水平——学习陈云同志干部选拔任用观的几点体会[A];学习陈云党建思想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淑珍;;试论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沈宗武;;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从苏联共产党垮台的教训说起[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熊华源;;论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及其时代意义[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奎元;;认真学习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水仙;;浅谈我国的人才战略[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孙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D];厦门大学;2001年
4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史会学;管理价值论——现代管理价值实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徐铁骏;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文勇;民营资本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杨宏;中俄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谢卫红;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张一萍;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高涛;国家利益与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D];河南大学;2001年
9 欧健;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反思[D];河南大学;2001年
10 白旭东;现代西方文化的哲学反思与当前主导文化精神的确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2 王桂新;中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与区域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4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5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6 李国平,范红忠;生产集中、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7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8 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9 孙天琦;货币政策:统一性前提下部分内容的区域差别化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10 孙昌琦;供应链决定竞争力[J];企业管理;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恩智浦荣获中国吉林省颁发之“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J];电源技术应用;2010年10期
2 杨伟民;;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J];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08期
3 谭维克;赵弘;;论“首都经济圈”建设[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董碧英;;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我省2011年度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重点支持六个方面[J];山西财税;2011年08期
6 陆红娟;;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7 朱晓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J];北方经济;2011年13期
8 孟卫华;蒋红玲;;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6期
9 吉喆;丁吉林;;承前启后 改革创新 努力开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访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J];财经界;2011年08期
10 李猛;;中国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政治学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吉狄马加;;序[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2 郭玉娟;王旭芳;周静;陈瑶;那娜;林爱诺;冷东;;北京市四大功能区发展状况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2011年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A];2010江苏通信业发展蓝皮书[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杜峻晓 王乐文 杨彦;[N];人民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宏;[N];人民政协报;2008年
3 记者 张燕;[N];酒泉日报;2008年
4 记者 周暹;[N];北京日报;2008年
5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陈虹;[N];经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郑少忠 薛原 整理;[N];人民日报;2009年
7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杜鹰;[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杨伟民;[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杜萍;[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10 记者 王大为;[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潘文轩;我国财政分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3 黄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王欣菲;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5 任正晓;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张孝锋;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7 史桂芬;政府间财政能力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琴梅;转型期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机制及其构建制度创新[D];西北大学;2006年
9 华小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武春光;知识能力与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坤;系统论视角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测评[D];华侨大学;2011年
2 王垚;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测度方法及实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3 丁井国;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效果评价与政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4 徐以国;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5 程祺;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甘肃省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洪岩;东北三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D];东北大学;2008年
7 彭迎迎;湖北宜荆荆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松标;揭阳潮汕空港地区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飞;国土空间功能分异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李书锋;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4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3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