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人才外流的规模及其影响
本文关键词:中国科技人才外流的规模及其影响 出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现有统计数据的测算和分析,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历年中国科技人才外流(主要是出国留学生)的规模,进一步区分了过渡性人才外流和永久性人才流失两类人才外流,并分析了两者各自对中国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of all through the existing statistical data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has obtained the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ain drai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past years (mainly is the overseas student) the scale. This paper further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 transitional brain drain and the permanent brain drain, and analyzes their effects on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222
【正文快照】: 一、中国科技人才外流的规模测算 一般而言,中国人才外流主要包括出国留学、外派劳务、技术移民等几种类型,而其中出国留学不仅规模占据绝对地位,而且包括国家公派、单位公派、自费等多种形式,分析起来较为复杂。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年鉴》等公开出版物上可以得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栗力;印度防止人才外流的措施[J];南亚研究季刊;2000年04期
2 周大平;世纪末:人才外流有多沉重[J];经济工作导刊;1999年05期
3 余琼;关于人才外流与回归现象的思考[J];科技与经济;1998年01期
4 黎方;;苏联科技人才外流严重[J];国际展望;1990年24期
5 ;苏联科技人才外流[J];科技导报;1991年03期
6 伍毅;英国的人才外流[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4年03期
7 Т.В.瑙莫夫;俄罗斯的“人才外流”[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8 鲁兴启;;印度人才外流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2年06期
9 智伟,赵国善;留住并用好人才是施工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J];山西建筑;2002年02期
10 刘霖,孙永正;内部招聘的困境[J];宜春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俊;;医院人才外流现象与对策探讨[A];第十八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邹力;炊海春;;美国人才外流为我国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契机[A];引进国外智力研究论文选编(2007年—2009年)——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C];2009年
3 赵艳丽;;基础研究与研究开发类科技人才人格因素调查研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4 张瑛;刘忠诚;;企业科技人才精神鼓励的研究[A];山东省煤炭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吉莉;;浅谈科协如何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人才成长[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6 谢伯桂;;改革法医体制 稳定科技人才[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林姣;;城市科技人才整体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隋毅;车宏生;陈慧;;在华留学生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陈同强;;留学生细胞生物学全英文授课教学探讨[A];2007年中国解剖学会第十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曾月征;;服务于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科技人才开发[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家高;印度不怕人才外流[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2 徐玲玲;他们为什么选择离去?[N];科技日报;2003年
3 王云立;三大因素导致人才外流[N];中国化工报;2006年
4 商文;个人税负高导致丹麦人才外流[N];中国税务报;2009年
5 省政府研究室 省旅游局;大力实施人才强旅战略[N];甘肃日报;2010年
6 田本丰;“第三次人才外流”正在出现[N];文汇报;2002年
7 平静;人才外流是企业的责任[N];中国人事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孙海峰 实习生 李径;甘肃人才为何不恋家[N];甘肃日报;2006年
9 李鹏;中小杂志面临人才外流[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10 印高乐;第三世界人才外流[N];国际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芝;我国科技人才集聚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建林;利益与选择[D];暨南大学;2006年
3 付玉萍;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高级阶段阅读眼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刚;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刘志宏;科技人才定价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梁姝娜;不完全契约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收益权实现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8 高子平;专业化人力资本国际迁移的理论建构与印度个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花军委;我国人才回流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陈芳;企业科技人才综合素质测评及其哲学思考[D];湖南大学;2003年
3 李海红;区域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周斌;河北省科技人才开发策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5 宋海娟;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创造心理分析及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学军;河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白红竹;企业科技人才的激励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佟新蓉;中央部属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潘灵霞;科技人才流动中的竞业禁止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孟现志;大学科技人才精益教育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00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40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