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劳动力资源统计的改革

发布时间:2018-01-30 04:36

  本文关键词: 劳动力资源 社会劳动 劳动年龄 丧失劳动能力 劳动力参与率 统计指标 统计口径 计算方法 人口总数 人口普查资料 出处:《中国劳动》199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劳动力资源统计的改革宋长青编者按:对我国现行的劳动力资源统计口径和方法一直存在不同看法。为了统计上的更加准确和与国际通行办法相一致,近年来,有关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本文是这一改革的总结。据悉,,改革后的统计方法即将在全国实行。发表本文供工作参考。劳动力...
[Abstract]:Song Changqing editor's note on the reform of labor resources statistics: there have always been different views on the current calibre and method of labor resources statistics in China. In order to be more accurate in statistics and consistent with international prevailing method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is a summary of the reform.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statistical method after the reform will be carried out in the whole country.
【作者单位】: 国家统计局
【分类号】:F222.3
【正文快照】: 劳动力资源统计的改革宋长青编者按:对我国现行的劳动力资源统计口径和方法一直存在不同看法。为了统计上的更加准确和与国际通行办法相一致,近年来,有关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本文是这一改革的总结。据悉,改革后的统计方法即将在全国实行。发表本文供工作参考。劳动力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成瑞;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J];人口与经济;1980年01期

2 张康琴;对苏美两国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预测[J];世界经济;1980年02期

3 葛霖生;苏联劳动力不足的原因[J];世界经济;1980年08期

4 梁中堂;我国人口变动五十年展望[J];经济问题;1980年05期

5 李成瑞;张卓元;;全面安排待业人员 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兼论人口理论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经济研究;1980年08期

6 胡培兆;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存在使用机器的界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1年05期

7 B.帕列维坚采夫 ,冯文华;社会人口状况与青年走上劳动岗位[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8 丘传英;孙云鹏;;谈谈实现我国城镇劳动力平衡的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04期

9 A·A·伊万钦科;纪洪江;;劳动力资源增长和使用的区域特点[J];日本学论坛;1981年03期

10 胡琛;;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佐佳;;幼儿脑卒中康复问题探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2 李龙堂;米文宝;;宁南(西海固)地区劳动力资源的特征及评价[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实施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 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综述[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彭道宾;李光东;;化解就业难题 力促江西崛起[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启良;黄小平;;多管齐下破解江西就业难题——江西就业问题与出路探讨[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陶裕春;;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途径研究[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诚;;转型改制中的女性就业研究[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萧会;;开发劳动力资源,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边玉花;杨桂花;解志国;王海珍;;我国的绿色蔬菜生产与WTO[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仉贻泓;;促进浙江劳动就业的政策建议[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灿 刘艳;弄潮丝袜业[N];中国纺织报;2000年

2 程勇;老龄工作和老龄化问题的对策[N];中国老年报;2000年

3 熊必俊;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再认识[N];中国老年报;2000年

4 童玉芬;西部大开发人口条件初探[N];中国人口报;2000年

5 赵力人;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的措施[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6 ;非正规部门就业 一片广袤的新天地[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7 ;年龄构成与人口老龄化[N];陕西日报;2000年

8 杨冠军;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9 通讯员 徐上;武义崛起休闲旅游用品业[N];浙江日报;2000年

10 戚万学;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理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小琼;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失业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2 苏金花;唐五代敦煌绿洲农业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张晓青;数字就业——基于GIS的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凌国良;关于丰田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及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田刚;东北亚区域林业经贸合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王红姝;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李江;中国人口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刘喜才;我国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张慧;中国劳动力市场扭曲的经济效应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爽;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彭俊伟;开放条件下发展中大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与其产业结构的演变[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夏鸣;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非农配置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宋晓舒;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比较优势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汪云芳;“雁行模式”的变革与中国产业发展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慧敏;城市化与二元结构——变革中的“三农”及其困境[D];四川大学;2004年

7 苏彦;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刘海荣;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青岛大学;2006年

9 丁威;当前我国失业问题及出路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马木提江·赛买尔;新疆扩大就业的思路与对策[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75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475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d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