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中巴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其产业内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08 12:10

  本文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产业内贸易 贸易增长 出处:《克拉玛依学刊》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是巴基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之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尤其自中巴贸易协定实施以来,中巴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幅度显著提高,但是两国各自增长幅度有所差别。本文重点分析导致两国农产品格局变化的原因,并利用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其增长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国农产品贸易额增长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符合国际贸易的一般规律。通常,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增加多是先由产业间的贸易引起。在产业间贸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出现贸易额的增加开始转向由产业内贸易引致。在进入主要由产业内贸易引起贸易增长阶段,两国需要提高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这将更有利于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China is Pakistan'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and trade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increasingly frequent. Especially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ino-Pakistani trade agreement, the growth rate of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Pakistan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growth rates of the two countries are differ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mainly caused by inter-industry trade, which accords with the general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increase in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primarily caused by inter-industry trade. When inter-industry trade reaches a certain level, The increase in trade volume will begin to shift to intra-industry trade. At the stage of trade growth mainly caused by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wo countries need to raise the level of intra-industry trade. This will be more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项目(040312A04) 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委托项目: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面临的风险与防范(ZYYJ16A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752.7;F32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产业内贸易指标及其优化[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翟卉;;对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的思考[J];理论导报;2000年02期

3 高运胜;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状况的分析和建议[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李俊;产业内贸易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01期

5 苑涛;欧洲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J];欧洲研究;2003年05期

6 郑理明,王雷;关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3年08期

7 李俊;产业内贸易及其在广东的实践[J];学术研究;2003年09期

8 祝欣;我国产业内贸易问题的现状与展望[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9 陈秋云,陈望春;两种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李海平;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石高超;朱瑞祥;田志宏;;我国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婧;兰勇;周发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汉林;郑云;;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4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正良;秦兴方;;江苏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提升[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娟;;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7 李世杰;李凯;梅丽;;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曙霄;;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及其结构问题的探讨[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9 吕国钧;;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制造业的转移和重组[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2期(总第20期)[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民;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广西日报;2005年

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易然;电子通信设备产业内贸易因素分析[N];国际商报;2009年

3 杨民;与东盟有广阔合作空间 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证券日报;2005年

4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官锡强;深化广西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实现产业优化升级[N];广西日报;2011年

5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潘文卿;中国农业竞争优势大盘点[N];中国信息报;2000年

6 ;贸易模式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取向[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潘文卿(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农业发展要实施比较优势[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8 李玉举;澳大利亚:理想的贸易伙伴[N];国际商报;2004年

9 陈峰;建立大企业间战略联盟[N];民营经济报;2005年

10 姚海天;变动的“雁行”:中日经济再定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征;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演进机制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王鹏;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宁国玉;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章丽群;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与利益分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李季;中国与日、韩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林琳;产业内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虎;产业内贸易结构模式、分类体系对应及产品差异性的界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吴学君;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高伟;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孙骏;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厉江;中日韩三国之间产业内贸易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 王丹;辽宁省与韩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3 吴君;中国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田菲;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文涛;山东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丛培飞;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7 张伟静;苏浙粤三省产业内贸易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黄蓉;中美高技术产业内贸易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邹雯;中欧产业内贸易研究:1999-2006[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周颖;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95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495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0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