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计量学分析框架下的公共政策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4 16:49

  本文关键词:微观经济计量学分析框架下的公共政策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微观经济计量学分析框架下的公共政策评价研究

  摘要:公共政策评价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基础。本文对微观经济计量学分析框架,及其在公共政策评价方面的运用进行了述评,并对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公共政策评价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相关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政策评价;微观经济计量学;因果分析;决策支持

  基金项目:全国行政学院科研合作基金课题,“十三五”时期企业集团推动创新驱动新突破的路径和机制研究,编号:15HZKT070。

  一、公共政策评价的概念和目的

  现代公共政策评价是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目的是运用社会科学的实证方法,建立公共政策与实施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与传统的公共政策评价方法(如成本一一收益法)相比,现代公共政策评价理论和方法的重大突破在于运用微观经济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将公共政策实施前后的微观经济的主体收益变化,直接归为该公共政策本身的实施效果,排除公共政策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因此能可靠估计公共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效果,并根据实施效果做出继续或终止执行政策的决策,为政府决策和政策调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依据。

  二、微观经济计量学框架下的公共政策评价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统计学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微观经济计量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如大规模随机样本以及随机化实验的运用,使得公共政策评价的研究结论更为科学可信。

  1、公共政策评价的主要分析框架和估计量

  (1)主要分析框架。现代公共政策评价的主要分析框架是鲁宾因果模型,开创了公共政策评价的现代分析框架。鲁宾因果模型认为:因果效应是事实结果和反事实结果(实施某项公共政策对某个个体或公司的影响称为事实结果;反之则称为反事实结果)之间的比较,因而无需设定特定的参数模型。经过Heckman和Manski的进一步发展,鲁宾因果模型成为统计学、经济学分析的主流模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该模型认为公共政策评价是研究实施某项公共政策对于微观经济主体,即某个个体或公司所产生的影响,其实质在于比较实施和不实施该项公共政策两种情况下微观经济主体的收益变化情况,从而得到该项公共政策实施效果的客观评价。

  (2)主要估计量。公共政策评价的主要估计量是平均处理效应。平均处理效应ATE(average treatment effect)指实施某项公共政策对于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也是事实结果和反事实结果的差异。微观经济计量学认为,由于无法观测到反事实结果,公共政策评价实质上是缺失数据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是微观经济计量学的重要理论贡献,主要是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构造处理组和控制组,并使用控制组样本作为反事实结果的代理变量,通过比较事实结果和反事实结果之差,来估计实施某项公共政策的平均处理效应。平均处理效应的估计量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正的平均处理效应说明公共政策的实施获得了可取的结果。同时,对平均处理效应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对其相关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获得期望的政策实施效果。

  2、公共政策评价的主要分析方法

  (1)分析方法的主要区别和选择依据。在微观经济计量学分析框架下,对公共政策评价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对选择性偏差的处理。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异质性,这使得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可能受到个体不同特征的干扰,即产生了估计偏差。微观经济计量学认为,在存在选择性偏差的情况下,平均处理效应ATE的估计结果往往会产生选择性偏差。为保证估计结果的可信性,在估计平均处理效应时,必须满足条件的独立性假设,即保证估计平均处理效应的处理组和控制组之间不存在差异。在实践中,主要采取随机实验方法和准实验方法来克服选择性偏差,获得平均处理效应的一致估计量。

  (2)随机实验方法。随机实验方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随机化实验通过随机抽取的方法构建处理组和控制组,因而满足条件独立性假设,,能较好地克服不可观测因素造成的选择性偏差,在公共政策评价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在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收入税政策及日间用电定价等政策均使用随机实验来进行政策评价。80年代,随机实验方法成为了美国联邦政府和主要基金会发布政策评价的主导方法,美国劳工部20世纪80年代中期颁布了工作培训项目的政策评价。美国联邦政府也选择了试验方法来进行家庭子女抚养救助政策改革的评价,劳动经济学者运用随机实验方法对劳动力市场政策进行了政策评价。9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也运用了随机化实验研究进行政策评价。

  (3)准实验方法。一般认为随机实验方法是最为稳健的政策评价方法,但随机化实验在运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与农业和生物学实验不同,社会实验的参与者和处理的管理机构都是积极和具有前瞻性的人,具有个人的偏好,而不是被动的随机化处理的接受者。控制组个体失去了获取参与处理收益的机会,因而随机分配可能会产生伦理问题。在政策评价文献当中,研究数据往往不是来自于随机化实验,而是来自于非随机的观测研究(observational studies)又称准实验方法。准实验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其选择依据主要取决于可以获取的公共政策实施的结果数据,如果可以获取公共政策实施前后的面板数据,则可以运用一阶差分方法DID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来克服选择性偏差;如果无法获取面板数据,则可以采取横截面分析方法,使用较多的是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样本选择模型。

  3、微观经济计量学对公共政策评价的主要贡献

  随着微观经济数据的增多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微观经济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已成为现代公共政策评价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反事实分析框架的实质在于,可以保持其它相关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实施公共政策对于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在对因果关系的推导中,反事实分析框架不需要假设影响结果的可观测因素独立于其它不可观测因素,因此反事实分析方法使得因果关系分析能够突破传统的分析方法,并且有效地克服诸如遗漏变量等问题,发展了社会科学因果关系分析方法,使得因果关系的分析更为可信。


  本文关键词:微观经济计量学分析框架下的公共政策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64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d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