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实证

发布时间:2018-05-04 11:28

  本文选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农产品电子商务 ; 参考:《中国流通经济》2017年09期


【摘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力量。针对不同类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当务之急。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基于对湖北省82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的调研,实证分析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发现,不同类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不同,其中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强于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规模较大的经营主体,且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电商认知行为受经营规模影响显著,不受产业种类影响,而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则恰恰相反。外部因素对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影响较小,但差异较大。因此,为更好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仅要着力开办农村电商技术讲坛,提升农民电商认知水平;而且要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技术推广环境;还要加快构建电商人才网络,拓展农业经营主体人脉交际圈。
[Abstract]:The main body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is the core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and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reform. It is urgent to provide effective policy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for different types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and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reform. By using ordered Logistic model,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823 principals in Hubei provinc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ve behaviors of various new types of agricultural operator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Different types of 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 have different cognitive behaviors of ecommerce, in which family farms, large farmers and other operators are better than cooperatives,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other larger operators, and family farms. The cognitive behavior of large farmers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scale of operation, not by the type of industry, whereas cooperatives and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re the opposite. The external factors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cognitive behavior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s, bu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lectronic commerce, we should not only set up the rural e-commerce technology forum,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rural e-commerc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e the technology promotion environment. But also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ity business network, expand the main agricultural network network.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与政策研究”(15BJY092)
【分类号】:F323.7;F72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宏善;浅议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及其培育[J];新疆农垦经济;1998年06期

2 江维国;;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创新的战略构想[J];农业经济;2014年03期

3 张赞;王彦玲;;对周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的研究初探[J];河南农业;2014年01期

4 沈玉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23期

5 藏金锁;巴康;彭浩轩;才梦;王田宇;马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14年02期

6 张晓山;;关于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的几个问题[J];小康(财智);2013年02期

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良”[J];南阳市人民政府公报;2013年04期

8 赵西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与科技对策[J];江苏农业学报;2010年06期

9 李薇;陈秉谱;;甘肃省农业经营主体演变特点及制约因素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10期

10 钱视忠;张彦荣;韩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J];江苏农村经济;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祝鹏飞;张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A];湖南财政与三农获奖论文[C];2014年

2 耿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3 李明贤;樊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及整合研究[A];湖南财政与三农获奖论文[C];2014年

4 易可君;郑楠;;基于成本收益理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形式比较分析[A];“深化农村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5 吴金明;吴双;朱锐;;如何支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A];湖南财政与三农获奖论文[C];2014年

6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A];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道路——2013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13年

7 潘学峰;陈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A];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理论与实践[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民为主[N];经济日报;2013年

2 记者 余向东;浙江: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N];农民日报;2012年

3 记者 沈建华;江苏培育“龙头”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N];农民日报;2013年

4 记者 李川 魏_g 马波 米哲;推进城镇化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N];天津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顾鑫;农业部: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N];中国证券报;2013年

6 通讯员 宗禾 本报记者 潘卫平;市领导到桓台县调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N];淄博日报;2013年

7 记者 余小乔;市工商局多措帮扶农业经营主体[N];蚌埠日报;2013年

8 山东东平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 田汝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策略之战[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9 记者 刘伟林;黑龙江加快培育农业经营主体[N];农民日报;2013年

10 杨凤伦 农行黑龙江齐齐哈尔分行行长;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入活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公泽;基于农业经营主体土地利用行为的村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张鸿川;吉林市地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周丹;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金晓;云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5年

5 商一星;贵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6 郑丽莉;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7 张瑞;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8 杨叶峰;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江飞;甘肃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10 王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42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842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8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