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生产率测算的理论进展与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生产率 + 经济增长 ; 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摘要】:通过阐述生产率测算理论基础的历史演进 ,对劳动生产率和多要素生产率的经济含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建立了信息技术要素分解的生产率测算框架 ,实证研究了美国战后 40年来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和要素贡献 ,指出了 90年代中后期美国生产率增长恢复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信息技术进步和信息产业的发展 ,提出了生产率测算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强调了我国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应该使用规范的增长测算制订发展战略。
[Abstract]:By expoundi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meaning of labor productivity and multi-factor productivity, and sets up 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and calculating the productiv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actor decomposition.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speed and contribution of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ost-war 40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motive force for the recovery of American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990s comes from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are put forward, and it is emphasized that China should use the standard growth measurement to formulat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061.2;F222.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风;湖北省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李勇;对新疆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研究[J];新疆财经;1997年03期
3 傅道臣,张新兰,朱冬元,宋化民;论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作用指标的一致性——对SOLOW方法的评论及改进[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09期
4 张志勇;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效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姜秀山;科技进步速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0年S1期
6 周渝慧,王建功;集约型经济增长是电力工业改革的必由之路[J];中国能源;1996年08期
7 李佳;关于“知识经济”基础的若干问题[J];中国软科学;1999年03期
8 韩晶,朱洪泉;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9 于俊艳;外部效应、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评FDI技术外溢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02期
10 李秀森,韩静轩,苗丽安;非差分法测算我国建材工业经济增长因素贡献率[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金生;中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论[D];四川大学;2007年
2 高奎明;公债效应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张金泉;国家公园运作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4 俞立平;地区信息资源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魏和清;知识经济测度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王玉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韩雪峰;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8 孙瑛;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及其差异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张远军;中国农村走向繁荣的财政金融选择[D];辽宁大学;2007年
10 宋帕婉;论老挝工业化道路的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健勇;阜新联通移动通信战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2 朱岳坤;教育对贫困地区农村脱贫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3 张晓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王立娟;一汽—大众成本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孙立新;基于DEA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钟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王少锋;区域经济视角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及趋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皓;高新技术企业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宏杰;江苏省工业企业生产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沈颖;论财政支出与收入公平[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道平,肖笛;数据包络分析(DEA)在电力工业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年04期
2 许晶华;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生产率测算的理论进展与实证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邓翔,李建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4 肖承志,史军;工业企业生产率分析的方法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5 贾玉和,闵喜忠,孙棱才,,宣兆社;大坡水管站综合经营经济指标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1995年01期
6 罗道平,肖笛;数据包络分析(DEA)在电力工业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年04期
7 黄文平,蔡伟宏;谈谈新的生产率测算方式──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认识[J];经济导刊;2000年01期
8 ;《经济导刊》2000年总目录[J];经济导刊;2000年06期
9 邓翔;内生技术进步的生产率测算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10 邓翔,陈代娟;内生技术进步的生产率测算研究[J];预测;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1933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193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