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工成本系列文章之二:人工成本统计的意义
[Abstract]:The significance of Labor cost Statistics Chen Qunzhou held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Labour statisticians in October 1966. The labor statistician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reached an agreement on the statistics of labor cost (LabourCost), and formed the "Resolution on labor cost statistics". In the resolution, this is the cost of labor.
【分类号】:F2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安生 ,蔡泽华;我国现阶段雇工问题浅议[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3年03期
2 潘德洪;人工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1983年06期
3 胡作成;姜润强;;应怎样正确对待农村雇工经营[J];农村经济;1983年07期
4 刘文璞;何宏权;张厚义;;潮安县雇工经营情况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1983年06期
5 林祥金;刘政;刘玉满;冯振祥;艾来增;;对社会主义条件下雇工经营的初步探讨——山西省忻县地区及河津、新绛县雇工经营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1983年06期
6 周德星;;当前农村雇工初探[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7 詹武;刘文璞;张厚义;;农村雇工经营问题研究(上)[J];中国农村观察;1984年01期
8 詹武;刘文璞;张厚义;;农村雇工经营问题研究(中)[J];中国农村观察;1984年02期
9 詹武;刘文璞;张厚义;;农村雇工经营问题研究(下)[J];中国农村观察;1984年03期
10 陈文科;;怎样看待和还原雇主的复杂劳动[J];中国农村观察;198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琪;;无纸编排系统的挑战[A];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李川;;集体合同制度法律问题研究[A];深化企业改革的法律问题[C];2000年
3 ;钢铁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林锦峰;黄志雄;颜海娜;;澳门建筑业安全卫生监管[A];公共管理研究(1)“公共管理研究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李德成;;雇主网络监视行为规范[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李继泉;;纳米科技与纺织产业升级[A];第二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马建军;;涉外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以及司法管辖[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海南省地税局课题组;;经济全球化下开征社会保障税相关问题研究[A];海南省税务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暨全省第十二次税收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3年
9 千叶正博;山田秀;丸山太一;;日本工业实施ISO9001:2000的经验研究(英文)[A];首届亚洲质量网大会暨第17届亚洲质量研讨会——首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03年
10 沈燕清;;新加坡建筑业中国劳工现状浅析[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宪康;人工成本控制——提高企业效益的新突破口[N];中国航空报;2000年
2 康洁;围绕人工成本控制 搞好定员定额工作[N];中国企业报;2000年
3 学友;我国纺织品输美现状不容乐观[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0年
4 徐月高;政府的人工成本意识[N];中国人事报;2001年
5 李海 陈鸿鹏;成本管理成为创效亮点[N];中国石化报;2001年
6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建生;戴尔何以称雄[N];经济参考报;2001年
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科所 狄煌;入世深刻影响企业收入分配[N];经济参考报;2002年
8 ;我国劳动力优势国际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9 季统;我国制造业人工成本竞争优势明显[N];中国信息报;2003年
10 黄秀丽;家政业推出先行赔付制[N];北京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曹云华;从文化适应的角度看东南亚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1年
2 吴要武;制度障碍下的乡城迁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李灵燕;论企业内的权力关系[D];西北大学;2003年
4 向锐;基于专业化的企业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王秋寅;台湾劳工三重安全网退休保障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徐东明;基于绩效预测的工程项目施工承包商选择模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7 齐海燕;设备监理激励机制与实施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刘勇;就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杨辉;大庆油田人力资源评价与油气资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军;国企冗员剥离与城镇失业保障制度构建[D];河南大学;2001年
2 楼志刚;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王喜军;论雇佣合同[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永红;雇主赔偿责任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5 尹志雄;论雇主转承责任[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庆;论雇主对雇员工伤事故赔偿责任[D];湖南大学;2003年
7 芮立新;论工伤保险与侵权赔偿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宋利华;工资集体协商的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9 牛锋;论雇主责任[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杨涌;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64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26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