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我国家庭用车市场消费需求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08 17:16
【摘要】:汽车产业在我国原本属于高关税壁垒新兴产业,整个产业过度保护、投资分散、结构不合理、国内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以及消费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汽车产业进入了空前的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过去的十年间我国汽车产销年均增长25%,2010年刷新了历史纪录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同时自主创新成果颇丰,整个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使得我国汽车产业平稳度过了2008年美国次债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的同时,国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初见成效。另一方面,过去的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稳定增长,2011年全国共有25个省份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大关。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家庭用车消费市场发展迅速,虽然国内特大城市的市场初显饱和状态,但二三线城市潜在的购买力将继续推动整个汽车消费市场的前进。 国外由于汽车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市场信息透明充分,因此关于汽车产业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研究较为殷实,其主流研究方法包括宏观层面的集合模型和微观层面的非集合模型两大类。伴随着国内汽车产业全方位的发展,相关研究也愈来愈丰富,但相比之下国内大部分研究侧重于汽车保有量分析,局限在基于市场宏观层面得出的政策分析和远期预测,鲜有针对某一特定市场微观层面的研究。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产品异质性视角在微观层面利用离散选择模型对我国家庭用车消费市场进行探究,分析影响消费者购车选择的因素并估计出各种级别各款车型之间的替代程度。 本文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诸如汽车价格、重量、大小、工信部实测综合油耗、最大马力以及单位重量马力对消费者的购车选择行为起到显著影响;(2)汽车最高时速、排量、车门(座)数以及最大功率、扭矩等对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没有显著影响;(3)我国家庭用车市场中流行按轴距大小将各款车划分为微型车、小型车、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车以及豪华车等若干级别。本文实证结果表明该分类对消费者的选择有明显作用且每一级别所属的潜在消费市场份额对模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相比logit模型,嵌套logit模型更能合理反映市场真实情况;(5)由嵌套logit模型得到各款车型间替代程度表明同属一个级别的车型间的替代程度明显有别于不同级别之间的替代程度,且各款车型间的替代程度大致随着级别相差度越大而越趋于零的趋势。
【图文】:
图 1.1 2007 年-2011 年国内轿车市场份额变化比较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图 1.2 2011 年国内企业汽车销售市场占有率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3 图 1.2 2011 年国内企业汽车销售市场占有率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产销方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0 年全年累计生产汽车 182辆,同比增长 32.4%;销售汽车 1806.19 万辆,同比增长 32.37%,同时全球的历史纪录,稳居世界第一;产销同比增长率较 2009 年分别下降了 1 13.8%。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 1389.70 万辆和 1375.78 万辆,同比分 33.8%和 33.2%,产销同比增长率较 2009 年下降了 20%;商用车产销分6.76 万辆和 430.41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8.2%和 29.9%,销量同比增长09 年提高了 1.5%。2010 全年四个季度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 72..0%、16.0%和 23.2%。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4;F426.471;F224
本文编号:2703395
【图文】:
图 1.1 2007 年-2011 年国内轿车市场份额变化比较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图 1.2 2011 年国内企业汽车销售市场占有率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3 图 1.2 2011 年国内企业汽车销售市场占有率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产销方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0 年全年累计生产汽车 182辆,同比增长 32.4%;销售汽车 1806.19 万辆,同比增长 32.37%,同时全球的历史纪录,稳居世界第一;产销同比增长率较 2009 年分别下降了 1 13.8%。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 1389.70 万辆和 1375.78 万辆,同比分 33.8%和 33.2%,产销同比增长率较 2009 年下降了 20%;商用车产销分6.76 万辆和 430.41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8.2%和 29.9%,销量同比增长09 年提高了 1.5%。2010 全年四个季度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 72..0%、16.0%和 23.2%。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4;F426.47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旖旎;中国汽车需求预测:基于Gompertz模型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1期
2 韦保仁 ,八木田浩史;中国汽车保有量及年产量预测模型研究[J];城市车辆;2004年04期
3 陈道平;刘伟;;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及其弹性和预测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4 赵韩;许辉;梁平;陈传魁;陈欢;;最优组合预测方法在家用汽车需求预测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8年01期
5 马超群;赵海龙;;汽车市场需求预测建模及其应用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肖会敏;朱永丽;;基于GM(1,1)模型的河南省民用汽车需求预测模型[J];河南科学;2009年11期
7 袁诚;新经验产业组织研究与应用[J];经济科学;2004年05期
8 柳长立;王文峰;;我国汽车消费需求的地区聚类分析[J];上海汽车;2008年08期
9 马钧;王宁;孔德洋;;基于AHP及Logit回归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10 孙巍;张馨月;;中国家用车拥有量的饱和点测算——基于Gompertz模型的动态面板估计[J];消费经济;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延发;产品差异化视角下的中国家庭轿车市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03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70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