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SNA-2008浅谈人力资本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地位和实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德劲;;人力资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综述[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08期
2 王德劲;;论人力资本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账户体系的基本框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08期
3 庄作钦,郭朝晖;刍议在SNA中核算人力资本价值[J];统计与预测;2003年04期
4 高敏雪;;SNA-08的新面貌以及延伸讨论[J];统计研究;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熊婕;刘渝琳;杨流;;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定价与溢出效应——基于人口、行业和区域异质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2 韩胜娟;;国内学者人力资本存量测算方法的比较与展望[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李超;李芳芝;向书坚;;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热点及其演进——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经济统计学(季刊);2013年01期
4 陈梦根;张唯婧;;IMF对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的最新修订解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03期
5 刘文;田利珍;;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05期
6 曾五一;王开科;;美国GDP核算最新调整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启示[J];统计研究;2014年03期
7 李海东;;SNA的修订与中国非营利机构核算的改进[J];统计研究;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宏;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贾小爱;间接测算的金融中介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海龙;基于协调度模型的收入差距合理区间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任文静;R&D资本化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德劲;;论人力资本实物量与价格——基于教育的人力资本测算[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10期
2 张佳梅;人力资本领域的理论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2年05期
3 王德劲;刘金石;向蓉美;;中国人力资本存量估算:基于收入方法[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年05期
4 高敏雪;;国民经济核算仍然面临变革[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年06期
5 王德劲;;基于成本方法的中国人力资本估算[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01期
6 李燕萍;转变传统观念 重视人力资本统计[J];统计研究;1998年03期
7 万德梅,李燕萍;人力资本核算体系刍论[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8 徐映梅;关于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的几个问题[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雪亚;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彦云;世界SNA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启示[J];北京统计;1997年02期
2 孙中震;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历程[J];上海统计;1999年11期
3 卜一民;对如何搞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几点想法[J];统计与咨询;1999年01期
4 郑学工;吕峰;;行政记录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统计;2009年07期
5 高敏雪;;在市场与非市场之间摇摆[J];中国统计;2009年12期
6 闫明;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J];北京统计;1995年10期
7 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若干问题[J];统计研究;1996年03期
8 许宪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统计;2002年08期
9 ;关于省国民经济核算研讨会评选结果的通报[J];江苏统计;2002年11期
10 ;国民经济核算基础要点[J];统计教育;199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敏雪;;国民经济核算仍然面临变革[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侯志强;;浅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A];北京市第十二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3年
3 宫占奎;;美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官福顺;;国民经济核算必须包括气候变化成本[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经济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徐映梅;;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国民核算框架设计[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余晖;张文杰;;物流产业的界定及完善我国物流产业统计体系的思考[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柳杰艳;郭沛源;;国际环境核算现状及中国实证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8 谢灵;;我国财务会计目标探析[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朱启贵;;中国经济统计60年——改革与发展[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10 邓艳红;马淑凤;;当前市(县)GDP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朱剑红;国民经济核算实行新方案[N];人民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李淑芸;担着沉甸甸的责任奋力前行[N];中国信息报;2006年
3 ;努力探索改进和加强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与途径[N];中国信息报;2008年
4 王忠山 王红艳;利用经济普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N];中国信息报;2005年
5 许宪春;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核算[N];中国信息报;2004年
6 ;第五届国家统计局—OECD国民经济核算联合研讨会召开[N];中国信息报;2001年
7 郑学工;从国民经济核算看我国统计体制改革[N];中国信息报;2007年
8 向书坚 赵乐东;总揽信息运筹帷幄[N];中国信息报;2003年
9 新华社记者 赵承;国民经济核算实行新方案[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今年国民经济核算及工交统计工作列出重点[N];中国信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秋碧;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总体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2 李海东;非营利机构核算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杨仲山;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4 张风春;沙质荒漠化损失的价值核算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曹小艳;金融服务核算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屈超;信息产业核算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静娟;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吴开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永瑜;环境经济综合核算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孙瑛;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及其差异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宇;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2 陈曜;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国民经济核算的拓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3 庞宇征;公路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科;中国新SNA演变中的理论与现实思考[D];暨南大学;2007年
5 楼海淼;宏观经济核算简约化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6 邬云云;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路径改进与内容完善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3年
7 张健;山东省绿色GDP核算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晓明;关于绿色GDP理论和实践的思考[D];广西大学;2008年
9 吕荧萍;创建中国运输卫星账户的探索[D];长安大学;2008年
10 程黎黎;我国未观测经济核算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53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75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