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微观经济论文 >

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增长绩效:一个Porter假说下的DEA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20-07-18 04:50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粗放型增长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愈发明显。环境污染每年都会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已经威胁到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要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即: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国家日益强调节能环保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行业的增长绩效问题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Porter关于经济与环境双赢假说的内涵,对一个非径向DEA模型进行了拓展,使该模型能够同时考虑“少投入,少排放”的自然可处置性技术和“多投入,少排放”的管理可处置性技术。并用该模型和其他多种径向和非径向模型一起,对中国工业行业的综合效率进行了评价。此外,本文将基于增长核算方程的参数增长核算模型与基于DEA的非参数增长核算模型进行优势互补,提出了一种两步增长核算的新思路,并对中国工业行业进行了增长核算。 我们发现径向DEA模型和非径向DEA模型在分析中存在方法性偏差;自然可处置性技术和管理可处置性技术模型都高估了行业的效率值,自然可处置性技术模型在增长核算时还会高估能源消耗、隐性要素和技术效率的贡献,低估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进步贡献;文体用品、仪器制造和电子设备是中国工业行业中综合效率最高的行业;中国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综合效率下降了,轻工业的综合效率要高于重工业;中国工业增长主要靠要素的数量扩张来维持,其中,包括政策、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要素在内的隐性要素是最重要的增长引擎;技术效率、劳动力和物质资本阻碍了工业经济增长;轻工业的增长呈现明显的多引擎驱动特征,重工业增长则呈现明显的能源驱动型特征。 基于结论所反映的中国工业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4;F222.33
【图文】:

综合效率,模型,行业,文体用品


(3)文体用品、仪器制造和电子设备综合效率表现最好。几乎在所有年份,文体用品、仪器制造和电子设备三个行业在三种技术下都是完全有效行业。文体用品和仪器制造属于轻工业,这两个行业都是能耗和排放最少的行业之一,因此环境规制不容易影响它们的效率。电子设备行业虽然属于重工业,但这仅是从能耗的角度来讲,其污染排放实际上非常低,原因在于其使用的能源多是电能,环境规制多针对重污染行业,因此也不容易影响到该行业的效率。此外,该行业包括很多 IT 细分行业,摩尔定律早就揭示了 IT 行业的高技术革新速率,为了不在竞争中被淘汰,这些行业的企业有足够的激励去吸收最先进的技术,因此电子设备行业的综合效率也一直是最高的。前面的分析我们着重从单个行业的角度来窥视不同模型的差异和一些行业的效率表现。为了对中国工业行业的效率图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我们有必要分析轻、重工业的综合效率状况,因为这两类工业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下图显示了四组模型中的轻工业、重工业和全部工业在可选技术下的综合效率变化情况。

对比图,非径向,模型


(c) (d)图 5.2 非径向模型与径向模型的 MDI 对比注:(a)图对应的是本文提出的非径向模型组,(b)图对应 Sueyoshi and Goto(2012c)的非径向模型组,(c)图对应 Sueyoshi and Goto(2012c)的径向模型组,(d)图对应改进的 Chung et al.(1997)径向模型组。对比图 5.2 中各模型反映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轻工业在传统技术下表现更好,而重工业在 Porter 技术下表现更好。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类模型中轻工业的 MDI 值均小于 1,重工业 MDI 值均大于1(仅非径向模型最后两年例外),这表明中国重工业的企业实力普遍较强,有足够的资本和灵活的机制应对环境规制,能够通过主动积极的应变,实现 Porter假说下的经济和环境双赢;而轻工业的企业由于没有资本、技术优势,往往只能以增长损失为代价来达到更高的环境绩效,无法实现 Porter 假说的情形。(2)非径向模型认为中国工业在传统技术下表现更好,而径向模型认为其在 Porter 技术下表现更好。尽管两类模型对轻重工业技术特征的判断基本一致,但对于全部工业的技术特征判断却存在很大分歧。非径向模型计算得到的MDI<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瑞芝;李鹏;路永刚;;转型期间我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型工业化”生产力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2 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04期

3 涂正革;肖耿;;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动态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4 徐现祥;李郇;;中国省区经济差距的内生制度根源[J];经济学(季刊);2005年S1期

5 张军;陈诗一;Gary H.Jefferson;;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6 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7 袁富华;;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8 陈诗一;;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J];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9 王兵;朱宁;;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J];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10 杨俊;邵汉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增长状况研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本文编号:2760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iguanjingjilunwen/2760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c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